火车的轮回

火车

作者:小汗

第一次见到人死,是在小学二年级。学校的大门正对着远处的铁道,每天都会有火车轰轰隆隆地经过,那时我们一群小孩子就会跟着火车疯跑。

有个男孩不是学校的学生,他是个傻子。每天在我们放学后他都跟着我们,一边跑着一边流着口水。我们叫他跟屁虫,他却一直对着我们笑。

我们骗傻子往火车上扔石头,一听到玻璃被打碎的声音就嘻笑着跑开,剩下傻子一个人被大人训斥。

一天下午我们远远看着火车开来,却还是着傻子跑过铁道。

当我跳下铁道,风从背后把我的头发撩起,我听到了傻子的尖叫。

那个傻孩子的上半身倒在我的脚下,他的下半身却在铁轨当中被压成了肉饼。大人们用草席把他的尸体盖上,我却一直疯了似地抓着他露在草席外的手,那手冰冷已经没有了一点温度。

我不喜欢穿白衬衣,讨厌的要死。

从那以后,我变得沉默少语。每天都盯着学校外面的铁道发呆。

因为大人说那条铁道有鬼,我想看到傻子。

铁道的附近有两根电线杆,它们之间的距离一米多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那里成了杀狗的地方。

大人们将狗四肢分开绑在两根电线杆之间。轻轻一刀,狗血便飞溅到电线杆上,那红红的血在灰白的电线杆上异常的明显。

那两个电线杆周围的地上从来没有长起过草,血色深深嵌入地面,我用小脚轻轻踢着那里的石子,我听见石头相撞的声音,那声音像狗叫。

我就这样在铁道边踢着石头,一直到深夜。

妈再不让我去铁道那边玩,她知道一次就打我一次。打过就抱着我哭,那时我就会轻轻摸着妈的头发,妈的脸颊。

妈不哭。

我喜欢火车,每次都偷偷躲在铁道下面的草丛中盯着火车经过。我仔细地数着每一列经过的火车,火车开得好快,我总是不能清楚地数清火车的节数,但有一次例外。

大人们说那个人是自杀的,当火车经过时他飞跑着冲了过去。我来回地数着火车的节数,是十三节,数了两次都是十三节。

那个人的把枕木都给染红了,一大团好像是盛开的花。花的中间是嵌着白点,那是脑浆。

可惜火车只有在撞了人才会停下,有一次我看过一只猫在经过铁道时被迎面而来的火车撞飞。火车依然像风一般地飞弛而过,猫却像树叶一样飘到了空中。

后来我找到了那猫,它飞到了铁道下面十几米的地方。它的肠子散了一地,四肢不停地抽搐。它喵喵地叫着,我却没有一点办法。

小猫,你很疼吗?

我同学家养过一只纯种的波斯猫,两只不一样颜色的眼睛好像是大大的玻璃球。我每次去同学家都把它抱在怀里,弄得一身猫毛。

有一天,同学笑嘻嘻地告诉我,他家的猫在门口的马路上被压死了。

我想起了被火车撞死的猫,问他,猫的肠子出来了吗?

不,发现时已经被过往的汽车压了好多次,扁扁的成了一片。

后来我开始不断变换着学校,最后一次转学我已经四年级。

我的同桌是一个黑黑的女孩,她用左手写字,右手用漂亮的手帕包着。

我坐在她的右面,她的右手总放在书桌里,只有写作业时才用右手压着课本。

那里面包着什么?我指着她的右手。

她解开手帕,我看见光秃秃的手臂,手臂的一端有着人字形的缝痕。

好看吗?两年级时坐火车时被车门压到,右手当时就跟鸡爪子似的,医生说怎么也留不住了。

每天早晨光她都扎不正辨子。早自习上她放开自己的头发,于是我帮她抓着发辨,她用唯一的左手给自己绑好皮套。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转过学。

小学毕业时,她用手帕包着的右手轻轻摸过我的脸,我假装睡得很熟一动不动。

手帕里面肉肉的,很柔软。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因为我们在不同的中学和高中。

知道她自杀已经是我大学毕业以后的事了,很多人都对她印象很深。

因为她的右手,还有她的孤僻。

她高中毕业时无法报考大学,有人说她整个高中从来没有笑过。

我去了她家,看到了她的遗像。她黑黑瘦瘦,头上的发辨依然后没有扎正。一丝浅笑挂在嘴边,如同十年前一般羞涩可爱。

她喜欢过我,这谁也不知道。我在高中时就收到过她的信,可是我却把那些信都撕碎扔到了学校后的山上。

跟我一起去看她的遗像的是一个警察,一个只有右眼的警察。

他哭了,泪水只从那只独眼中流出,几年的医学生活让我在第一时间里就发现了他的左眼是假的。

她是怎么死的?

她妈告诉我们,她是卧轨自杀的。瘦小的身子像是树叶被风吹入铁轨,一瞬间就被火车车轮碾得粉碎。

你为什么一直在找没有右手的女孩子?我问警察。

警察低下头,从自己的左眼里取出那个假眼球。动作熟练,像是从烟盒中抽出香烟一般轻松。

那粒假眼有着琥珀的颜色,在阳光下闪出耀人光采。

我五年级时坐火车,被窗外的石头打中了左眼。那时我痛得乱撞,后来听到了一个女孩的尖叫,我把那个小女孩的右手夹在了火车过道中的铁门里。

我手颤抖着从他递过的烟盒里抽出一根烟,我从来不抽烟。

等我从北京的医院里回来,我才知道那个女孩的右手已经没有了。可是我一直没有见到她,因为她治好了手以后就搬了家。

你去查谁扔的石头了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警察笑了。

是一个傻子。听说后来被火车轧死了。

……

我问妈,为什么我害怕穿白衬衣。

妈沉默了好久,那次傻子被轧死时,你的后背上溅了好多血。整个一件白衬衣都花了,那几天你晚上都会惊醒,抱着我哭……

不久我穿了件白衬衣去参加了警察的葬礼,葬礼上黑压压都是穿着警服的人。他的局长在念悼词时说因为警察的左眼看不见,所以当第二个匪徒拿着刀从他左面冲上来时,他还在紧紧抓着右边的匪徒……

错误的记忆——Deja Vu

小猴子在小学的时候,不知道是谁说了「既视」现象并作了解释(那时一直记得是妈妈或是爸爸),就一直记在了心里,还到处跟别人解释这一个现象,虽然没有求证过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记错了,但我潜意识里坚信我的说法是对的,到后来想向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们居然说并没有跟我说过……后来到了初中,有了电脑,我就开始上网查阅「既视」这一关键词,心里面多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我的解释多多少少是准确的。大学里,外教Gloria无意中提起了Deja Vu这个单词(一直很喜欢这个来自法语的单词,尤其是发音),解释了一番以后我马上把它和「既视」联系在了一起。再次查证之后,发现Deja Vu的中文正是「既视」,哈哈,真是有快感啊!

Deja Vu来自于法语单词Déjà Vu,读作[‘dei3a ‘vu:](小猴子自诩能把这个词发得十分地道,读不好的话就来请教我吧挖哈哈哈哈!),直译过来就是「曾经见过(Already Seen)」,一般在中文里被称为「既视」(「既视感」或「既视现象」),在台湾还被音译为「得假雾」。什么叫做Deja Vu呢,简单来说就是当你看到某一场景,某一事件,或听到某一句话的时候,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得在哪里见到过或经历过一样。可能很多人认为是自己有「第六感」或是「预知能力」吧,但是就目前比较科学的解释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哈哈!

在解答之前,我想再引用一个试验: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6年7月20日报告说,英国利兹大学心理学系的Akira O’Connor等人用另一种方法制造出了似曾相识。研究人员给18名受试者展示24个普通单词,然后对受试者进行催眠,告诉他们:如果接下来看到带绿框的词,他们会清楚地知道这是刚才见过的一个词,并且记得上次看到时它的视觉形象;如果看到带红框的词,他们会觉得熟悉,虽然说不清楚上次看到它是什么时候。在解除催眠状态后,研究人员让受试者看一系列单词,每个词都带有红、绿或蓝色框框(蓝框是用作对照的,催眠时没说蓝框有什么含义)。这些词有的是受试者前面看过的,有的是新词。受试者被要求判断哪些词是前面看过的,用0到100的分数表达确信程度。结果,18名受试者中有10人报告说,某些带红框的词(实际上是新词)给自己一种特别的熟悉感,虽然不能确定前面是不是看到过;其中5人说,这种感觉非常像是似曾相识。人对某一场景产生熟悉感,实际上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步,大脑在记忆库中搜索,看看以前是不是见过这个场景。如果搜索结果是「见过」,就进入第二步,大脑的另一部分将面前的场景识别为「熟悉」。O’Connor这个有趣的实验显示,这两个过程是可以分离的。研究人员通过催眠来直接触发第二步,使受试者对实际上并未见过的事物产生熟悉感。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在经历一个新的场景或事物的时候大脑是分两个步骤来的,第一是先比对记忆,第二步才是得出熟悉或是陌生的感觉。那么回到正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Deja Vu呢?

其实,Deja Vu的成因简单来说就是大脑错误的记忆,各位一定会很好奇,记忆怎么会出错呢?就算是记错了,怎么会那么肯定地认为眼前这一幕曾经经历过呢?这是人的大脑处理数据的时候出现时差所造成的。1963年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左半球的颞叶部位负责在时间上对来自各条线路的数据进行精确汇总,而感觉信号会分两次到达左脑颞叶,并形成「记忆」,一次直接传送,一次是经过右脑绕过来,两者时差基本相同无法计算。打个比方说,当人在经历某一事件的时候,感觉信号就开使分别经两条路传至颞叶,并形成「记忆」,但是偶尔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通过右脑绕路传至颞叶的信号延迟了几秒,产生了时间差,这时,等第二条线路的信号传至颞叶的时候,搜索到了先前处理完的信息,也就是之前形成的「记忆」,大脑就会告诉我们,这件事情或场景是经历过的。一句话,就是对同一场景的两次处理,第一次快,抢先一步形成了「记忆」,第二次慢,当遇到第一次的「记忆」时,我们就感觉到这是经历过的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时差,目前也没有答案。不过据调查,50%-90%的人一生至少有过一次类似体验,甚至是盲人也会出现Deja Vu。它在各种年龄段的人身上都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相对更多一些。人在紧张或劳累的时候更容易陷入这种状态。所以说,大脑也和电脑一样会出现「故障」啊……哈哈,以后再遇到Deja Vu,可不要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哦!什么第六感,前生今世,预知未来的假说都是不值得相信的!

亲爱的厕所

谨以此文纪念十一月十九日——世界厕所日。

中国古代的厕所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的一天中午,晋景公姬獳品尝新麦之后觉得腹胀,便去厕所屙屎,不慎跌进粪坑而死。姬獳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的君主,由此暴露出先秦时宫厕的简陋。这沉痛的代价使得后世对屙屎这样的事情多了几分谨慎。

汉高祖刘邦位列「中国流氓史」头把交椅,他的做法实在可以配得上他的身份。他在群臣面前内急,为了节约时间开会,同时也为了不至于掉进厕所中,竟让一个文官把帽子递给他,他背过身去,把帽子倒过来,一会儿,半帽子热气腾腾的尿呈现在众人面前了。

这个流氓皇帝的后代汉武帝刘彻,更是别出心裁,居然在解大便时接见高级官员。这是《汉书·汲黯传》里透露出来的:「大将军(卫)青侍中,上踞厕视之。」史官并没有记录下卫青的情绪,但可以肯定的是,卫青在汉武帝的眼中是一等一的重臣,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获得了在皇帝大便时被接见的机会。

关于皇家厕所的不同寻常之处,《世说新语》有所透露。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晋武帝招为武阳公主的驸马,新婚之夕,头一回使用公主的厕所。初见时,觉得富丽堂皇,比之民间住宅都强得多,进去,才发现原来也是有臭气的,心下稍微平和了些。不多时,见厕所里有漆箱盛着干枣,只当是「登坑食品」,便全部吃光;俟完事后,侍婢端来一盘水,还有一个盛着「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这些「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来干枣是登坑时用来塞鼻子防臭气的,而「澡豆」则相当于近世的肥皂。

或许是受了汉高祖用大臣帽子撒尿的启发,后世的皇帝们多半使用便壶来解决问题,而不亲自上厕所了。《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卫生用具——可知至迟从那时起,皇帝就不一定非得同厕所打交道了。「虎子」 后来变了称呼唤作「马桶」,据说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 「虎子」得名的由来。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称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爱不释手,差点儿用来盛酒喝。稍后把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先王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盆子击碎了。

尿盆与酒器难以分辨,这大抵是古人审美趣味不同造成的笑话。便器发展到清朝,已体现出极强烈的人性关怀特征。清代皇帝、后妃们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皇帝、妃嫔们使用的「官房」是十分讲究的,分为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形式,用木、锡或瓷制成。木质的官房为长方形,外边安有木框,框上开有椭圆形口,周围再衬上软垫,口上有盖,便盆像抽屉一样可以抽拉,一般木质便盆都装有锡质内里,以防止渗漏。锡质官房为椭圆形,盆上有木盖,正中有钮;这种便盆要与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较矮,前端开出椭圆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对准圆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软衬,犹如现在没扶手的沙发一般,坐在上面,并不比现在的马桶差,只不过不能冲水而已。

慈禧太后的「出恭」在一些史料中有零星记载。太后说要传官房,几个宫女就去分头准备,一个去叫管官房的太监,一个去拿铺垫,一个去拿手纸。太后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的,外表雕成一只大壁虎,壁虎的四条腿就是官房的四条腿,壁虎的鼓肚是官房盆屉,尾巴是后把手,下颌是前把手,嘴微微张开,手纸就放在其中,壁虎的脊背正中有盖子,打开后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官房里放有干松香木细末。太监要把用绣云龙黄布套裹着的官房顶在头上送到太后的寝宫门外,请安以后,打开黄布套,取出官房,由宫女捧着送进净房(净房一般设在卧室床的右侧,明面上装一扇或两扇小门,里面是不足一米宽的死夹道,专门为便溺用)里,宫女把油布铺在净房地上,把官房放在油布上,再把手纸放进壁虎嘴里;太后完事后,由宫女捧出去,交给太监,太监仍然用布套包好,举到头上顶出去,清除完脏物后,擦洗干净,放入新的干松香木细末,等下一次使用。

宫中虽然可以如此,羁旅途中自然不能这样繁琐,一路车马,也不方便端来端去的。这不用我们操心,早有人替太后老佛爷想好了。1903年3月,慈禧以恭谒西陵(在河北省易县西)为名,要乘上火车抖抖威风。卧室内,面对着车窗放置着特制的铁床,床上被褥枕头应有尽有,用幔帐围着。床的一侧有门,打开即是大小便用的如意桶。桶底铺着黄沙,再灌进水银,粪便落入不见痕迹。桶外用宫锦绒缎套罩着,看上去像一个绣花坐墩。

清史家孟森的描述是:「……车中备铁床、裀褥枕被,花车原有卧榻置不用,计吸鸦片烟非此不适故耳。床横置,面车窗,以幔围之,床身购诸肆,嫌柱稍高,截其脚而移高其床面。床侧一门,启之即如意桶。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贮黄沙,上注水银,粪落水银中,没入无迹,外施宫锦绒缎为套,成一绣墩。车身亦(遍)套黄绒,而以缎贴里。」这种如意桶,可算是当时登峰造极的高级卫生设备了。

用什么擦屁股?

造纸是中国早在汉代时的一大发明,但是直到元朝,这一技术的产品才被运用于人们最实际的生活:如厕。后人揣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而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厕的卫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

连擦屁股的纸都要先用脸试试软硬,这孝心实在是可圈可点。那么,竹片呢?软硬估计已经不是问题,竹子的问题在于毛刺甚多,万一竹片不够光滑,伤了使用者的臀部,实在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

《南唐书·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这堪称是礼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了。

掘新坑成财主

厕所管理员的工作也是三百六十行之外的,这绝对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值得商家学习,值得全民把玩。

明末清初有一个叫做穆太公的人。当然,没有谁会在自己的名字上带着这么高的辈份。姓穆是一定的了,「太公」则很可能是大家对他的尊称。这位姓穆的老先生是如何赢得群众尊敬的呢?

穆太公是乡下人,有一天进城,发现城里的道路两旁有「粪坑」,且是收费的。老先生进去痛快了一把之后,并没有一走了之,他立在这简易厕所外面呆了半天,发现来解手的人不少,于是,他凭借自己特有的商业敏感度,确立了自己后半生的饭碗——「倒强似作别样生意!」

回到家之后,穆老先生请工匠「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墙上又粉起来,忙到城中亲戚人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并请一个读书人给厕所题写了个别致的名字:「齿爵堂」。为了吸引客流,又求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四方张贴,上面写着:

穆家喷香新坑,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这一手很有吸引力,农家人用惯了稻草瓦片,如今有现成的草纸用,加上厕所环境实在优雅,「壁上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吸引得女子也来上粪坑,穆太公便又盖起了一间女厕所。

值得说明的是,穆太公的厕所是免费的。那他老人家费这么大劲儿,如何体现经济利益呢?原来,早在城里上厕所的时候,他便已经领悟到,在乡下,厕所收费是行不通的。但是,粪便是可以出售的。他便把粪便收集起来,卖到种田的庄户人家,或者以人家的柴米油盐来置换。一劳永逸,久而久之,便获得了不小的收益。真的是「强似作别样生意」!

附:世界真奇妙:探寻环球各式各样的厕所

美国:安全厕所

为了防备美国士兵在方便之时遭到暗算,美军耗费数百万元研制新一代的军用厕所。该厕所缘于美国国防部长的突发其想。在他看来,美国军队现在供作战使用的厕所在安全性能方面漏洞不少,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一位军中退役官员也对此表示赞同:毕竟我们不能让美国士兵脱下防护衣,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方便。在众多设计方案中,最精密的莫过于一个在空中和陆地两用的安全防护便厕。该厕所为封闭式,带有衡压功能,能够抵御战场上的炮火纷飞、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

香港:金厕所

为了鼓励消费,吸引游人,香港旅游业在厕所上大做文章:只要购买金饰满3000元,就可以到价值3800万港元、全球首创的「金厕所」去方便一次,但时间只限3分钟。据主办机构预期,「金厕所」会成为全新香港旅游热点,将吸引来自内地、香港、东南亚等地游客,每日可为该公司带来50万至70万的营业额。「金厕所」坐落于九龙民乐街,以黄金、钻石、天然宝石、珍珠配合高科技建造而成,全名为「金碧辉煌环保洗手间」。「金厕所」配以先进科技自动冲洗、自动烘干设备,轻松按动电钮即可完成整个清洁过程,另装有先进过滤系统,以常保空气清新。

日本:超智能厕所

在日本有这样的厕所,当你上厕所时,马桶旁踏脚下的电子秤会测出你的体重,旁边的扶手会量出你的血压、心跳,马桶内的化验仪器会分析出粪便中的蛋白质、红白血球和糖分,它一方面将上述数字打在厕所内的荧光屏上,让你看清楚,同时又将资料输往电脑健康中心,如果发现你身体有毛病,电脑医生会在荧光屏上给你发出劝告或指令。

德国:原子厕所

在德国汉堡街头,有一种全自动化的原子厕所。使用时,先投入50分尼,手指轻按启动装置,厕所的门就会自动打开。当走进一米见方的斗室后,两盏管型照明灯便发出柔和的光,空调立刻把气温调到19度,扬声器开始播放音乐,自来水慢慢地流进洗手盆,盆的上方有一个装置,会把手纸送出。当一次使用后,冲洗消毒自动开始,仅一分钟就可以结束。

中国:以小便冲大便

此种叫「蓝洁士」公共厕所十分具有创艺,它利用人体排除的尿液,通过除臭、上色后来冲刷厕所,不需水源,粪便排除后通过处理形成一种无臭味的纸浆状的东西,没有污染。可就地填埋,或干燥后当普通垃圾进行处理。

俄罗斯:带护照入厕

一般人上厕所最要紧是带厕纸,最多也只是带报纸杂志这些物品,但对俄罗斯一名农夫来说,上厕所时不能缺少的是一本护照。62岁的多布罗诺高夫理论上住在俄罗斯,但他的大屋却横跨俄罗斯与乌克兰边界,而那设于后园尽头的厕所,便恰巧落在乌克兰境内。因此,多布罗诺高夫每次人上厕所,便得带护照办理出入境手续,而他已经有两次可能因为内急难当,忘记了带护照而被罚款。目前两国正在已商讨一个折衷办法,让多布罗诺高夫可以舒适地响应自然的呼唤。

意大利:入厕交税

在意大利著名旅游城市威尼斯布,每个使用公共厕所的人要交纳「厕所税」。在威尼斯使用公共厕所本来就是要交钱的,征收「厕所税」意味着人们将交更多的钱。水城威尼斯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有其根据的,威尼斯市政府认为威尼斯只有5万多人口,而每年从世界各地到威尼斯旅游观光的人多达1000万,为这么多的游客提供充足的公共设施,仅仅通过提高对市民的税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能通过征收「厕所税」来筹集资金,做到「以厕养厕」。外国游客每用一次公厕需交税1000里拉,而当地居民在花6000里拉办一张为期3年的卡后,每次只需交税500里拉。

泰国:一流伪装

为了保护大自然的原始景致,使厕所与周围环境协调,泰国旅游热点之一、位于曼谷市东北的考艾国家公园特意将流动厕所加以伪装,将之2漆上迷彩保护颜色。结果没想到伪装得实在太成功了,以致于人和动物都难以将其辨别:不但游人找不到厕所,而且使得野鹿误入其内。厕所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曾经将这些厕所摆放在公园内作试验,结果没有人能发现它们。」虽然引来不少误会和麻烦,然而公园的员工,都为他们的伪装功夫而相当自豪。他们说,以前使用的厕所都非常难看,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新厕所每个值18万港元,外加油漆伪装费用约36000港元,但他们认为物有所值,一点不贵。

1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