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承認自己很無聊,昨天問了大家那個問題……但是我就是想知道而已,於是今天查閱了很多資料,結果發現還是小黃魚的答案最正確,哈哈。
清代的冠服制度,按等級分為皇帝、皇子、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額駙(滿語,則駙馬)、公、侯、伯、子、男、將軍、一至九品官等多層。每一等級又各有冠、服、帶、朝珠(文五品、武四品以上等官用)等規定。皇太后、皇后、妃嬪以下至公主、福晉、夫人、命婦等,她們的冠、服、朝珠及其它裝飾,也各有不同的規定。
皇帝的冠服有冬、夏之分,其中衣服按不同用途,分為規格最高的禮服,包括端罩、袞服,是舉行大典時穿的;規格稍次、又稱龍袍的吉服;日常穿著的常服;巡狩時穿用的行服;還有雨服等。冠則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等多種。
皇帝的冠袍帶履,由內務府的四執庫管理,隨時伺候穿戴。
皇后的衣服,規定有禮服,包括朝服、朝褂;吉服,又稱龍袍,包括龍褂;再有常服。冠有朝服冠、吉服冠,另外還有鈿子。
后妃的其它裝飾,大都有規定,如皇后穿禮服時要佩戴朝珠三掛,一掛東珠,兩掛珊瑚珠。此外還要佩帶彩帨(音:稅,類似手帕)、金約(額頭裝飾)、領約(類似項圈)、耳飾等,亦有等級差別。
一
皇帝的袞服
皇帝的禮服之一。舉行重大典禮時,皇帝將袞服套在朝服或吉服外。對襟,平袖,略短於朝服、吉服。石青色緞。其綉文為五彩雲五爪正面金龍團花四個。在左肩的團花內有日,右肩的團花內有月。前後胸的團花內有萬壽篆文。此系乾隆帝御用。
二
皇帝冬朝服
皇帝禮服之一,有冬夏之分。在隆冬季節,外面套上端罩。端罩是用紫貂或黑狐皮造的外衣;毛面,呈黑或褐色。這件冬朝服,披領及裳為紫貂皮,袖端是熏貂皮。衣表明黃色,右袵,上衣下裳相連,箭袖。其綉文,兩肩及前後胸綉正面五爪龍各一條.前後胸下方有行龍四條,裳折迭處有行龍六條,前後列十二章。十二章是古代帝王服裝紋飾,即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音:府)、黻(音:弗)十二種花紋。清代只有皇帝的朝服、吉服才有十二章。據說各有含意:日內畫金雞;月內畫玉冤;星辰畫北斗七星或三顆星,用意取其照明;山畫山形,取其鎮;龍取其變;華蟲畫雉,取其文繪;宗彝畫虎蜼(音:未,一種長尾猴)二獸,取其孝;藻畫水草,取其潔;火畫火焰,取其明;粉米畫碎者為粉,整者為米,取其養;黼形若斧,顏色半黑半白,取其斷;黻形若兩弓相背,半黑半青,取其辨。這件是康熙帝穿的朝服。
三
皇帝夏朝服
皇帝朝服,有裘、棉、夾、罩、紗多種,分四季穿著。顏色也有四種:明黃色是等極最高的顏色,用於元旦、冬至、萬壽及祀太廟等典禮;藍色用於祀天(圜丘、祈禱、常雩);紅色用於祭朝日;月白色用於祭夕月。
東珠朝珠(左上)
清代帝後、王公大臣和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具等,穿朝服或吉服時,都要佩戴朝珠,掛在頸上,垂在胸前。
朝珠每盤由一百零八顆圓珠串成。一盤圓珠分屬四份,份間加不同質地的大圓珠一顆,叫做「佛頭」。其中有一佛頭連綴葫蘆形的「佛塔」,貫以「背雲」垂於背。在朝珠雨側還有三串十顆小珠,左二串,右一串,名為「紀念」。
朝珠質地有柬珠、珊瑚、青金石、密珀、翡翠、瑪瑙、水晶、紅寶石、藍寶石、碧硒、玉等等。戴朝珠有嚴格的規定。以柬珠朝珠屬最尊貴,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
四
皇帝吉服(龍袍)
這件乾隆帚穿過的吉服,右袵、箭袖、四開裾。領、袖都是石青色,衣明黃。綉文為九龍十二章。龍文分布前後身各三條,兩肩各一條,里襟一條:龍文間有五彩雲。十二章分列,左肩為日,右肩為月,前身上有黼、黻,下有宗彝、藻,後身上有星辰、山、龍、華蟲,下有火、粉米。領圈前後正龍各一,左右行龍各一,左右交襟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穿吉服時,外面罩袞服,掛朝珠,佩吉服帶。
五
皇帝吉服帶
皇帝穿朝服,腰間系朝帶:穿龍袍、吉服時,系吉服帶。朝帶有兩種,一種用於大典,為明黃絲織帶,帶上有龍文金圓版四塊,中間嵌寶石、東珠;一種用於祭祀,帶上用四塊金方版,嵌以東珠及各色玉、石。朝帶並有垂帶物品,即左右佩朌、囊、燧、鱗、鞘刀等。吉服帶與朝帶顏色相同,形制相似。帶上的四塊金版嵌珠寶隨意,帶端的一塊版為帶扣:列左右的二塊有環,以佩帶吩(音:芬,折迭起來的綢條)、囊(荷包)、燧(火鐮)。左邊帶脂(音:攜,解結的錐子),右帶鞘刀,後來還帶表、扳指等。佩帶囊、吩,據說是因清代以馬上得天下,荷包用以儲食物,為途中充饑;吩可以代替馬絡帶,馬絡帶萬一斷了,就以吩續之。幟起初都用布,後來用於禮服,敢用絲綢做裝飾了。
這條吉服帶,金圓版嵌珊瑚,有月白吩、平金綉荷包、金嵌松石套襁、琺琅鞘刀及燧等,是嘉慶帝用過的。
六
黑緞綉萬壽字紅絨結頂帽(左)
光緒年制。
皇帝常服冠(右)
皇帝的冠有朝冠、占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朝冠有冬夏之分。冬朝冠呈卷檐式,用海龍、熏貂或黑狐皮製成;夏朝冠呈覆缽形,用玉草、藤、竹絲編織。其頂子為柱形,共三層,每層為四金龍合抱。龍上各飾東珠一,層間各貫東珠一.頂上端為一顆大東珠。夏朝冠,另在冠檐上,前綴金佛,嵌東珠十五;後綴「舍林」,飾東珠七。吉服冠,頂子為滿花金座,上端一顆大珍珠。行服冠,冬為黑狐或黑羊皮、青絨造成,紅絨結頂;夏為黃色,前綴珍珠一。這頂是常服冠,黑絨滿綴紅纓,紅絨結頂。
七
皂帝常服
是皇帝的日常衣服,樣式與吉服同。面料、顏色、花紋隨皇帝選用。製造常服用的綾、羅、綢、緞、紗、繡花、緙絲以至禮服、吉服,大多是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所織造的上用品。這件絳色兩則團龍暗花緞常服,是乾隆帝穿過的,質地精細,紋飾規則。
八
皇帝行袍
行袍是行服之一。用於巡幸或符獵。行服的樣式似常服而較常服短十分之一。這了便於騎馬時將左襟和裹襟撩起,右襟短一尺。這件是灰色江綢兩則團龍夾行袍,乾隆年制。
黃漳絨穿米珠、珊瑚珠朝靴(左)
康熙年制。
九
康熙帝雨服(上)
這件硃紅色雨服,是用羽毛捻成紗線織成羽紗做的。羽紗上並壓有花紋,薄而挺,可以防細雨。
藍緞平金綉金龍夾襪(下左)
白緞綉五穀豐登棉襪(下中)
香色綢繡花卉棉襪(下右)
清代一般穿布做的襪子。這些是皇帝用的綢緞繡花襪子,是秋、冬穿的。其質地和紋飾隨意選用。
十
皇后朝褂(一)
皇后禮服之一。穿時套在朝服外。於冊封、壽辰等典禮中穿用。這件乾隆時的朝掛是常用的樣式。對襟,無袖,長與朝服齊。片金衣邊。石青緞衣表上綉五彩雲金龍文,前後身立龍各二條,下幅八寶立水。
十一
皇后朝褂(二)
此朝褂亦乾隆年制。通身綉金立龍文; 自上而下為四層。層問有水紋及片金邊相隔。上層兩肩前後為金立龍各一、二、三、四層前後立龍各為十、十二、十六。總計龍紋七十八條,為龍紋最多的衣服。
十二
皇后朝袍
皇后朝袍披領
這件明黃緞綉五彩雲金龍朝袍,披領及袖皆石青色。主要綉文為九龍。分布在前後身各三,兩肩各一,裹襟一。披領有綉龍二,袖端龍成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兩 掖前有片金邊,為與朝褂銜接處。領後垂明黃絛,飾有珠寶。乾隆年制。
十三
皇后龍袍
龍袍是一般節日穿的。明黃色.右袵,箭袖,兩開裾。袖為石青色。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衣紋與龍褂相同。領圈前後正龍各一,左右交襟行龍各一。領後垂明黃絛,飾有珠寶。這件明黃色緙絲五彩雲金龍八團龍袍,乾隆年制。僅緙絲就要用一千餘工。皇后還有一種五彩雲九金龍的龍袍。皇太后、皇貴妃龍袍與皇后相同。貴妃、妃龍袍金黃色,嬪香色,領後皆垂金黃絛,飾以雜寶。
十四
皇后龍褂
皇后吉服包括龍袍、龍褂。龍掛套在龍袍外。有兩種紋飾。這件石青緞綉五彩雲五爪金龍八團樹是其中之。其綉文,兩肩、前後胸為正龍團花,在襟前後各二為行龍團花,下幅立式水紋兼有八寶,稱八寶立水。乾隆年制。當時承造這樣的細綉活計,綉下晝夜趕製,也需四百多任務。還有另一種紋飾的龍褂,只有金龍八團,下幅沒有花紋。皇太后、皇貴妃、貴妃、妃龍褂都與皇后相同,嬪龍掛為夔龍團花。
十五
綠色二則團龍暗花綢女袍
清代后妃日常穿的袍,樣式與龍袍相同。只是面料、顏色、花紋隨意。此袍為道光年制。
十六
點翠穿珠花卉鈿廣正面
點翠穿珠花卉鈿子背面
皇后穿朝服時戴朝冠,穿吉服時戴吉服冠,還有一種類似冠的頭飾,是滿八旗婦女在穿彩服的日子裡也戴的,叫鈿子。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鈿子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以鐵絲或藤做胎骨,網以皂紗:或以黑絨及緞條製成胎,前後均飾以點翠珠行。鳳鈿裝飾珠石九塊,滿鈿八塊,半鈿五塊。這頂鈿子,飾綴以點翠嵌珠石花卉,是滿鈿,為晚清宮廷之遺物。
十七
品月緞綉玉蘭飛蝶氅衣
氅(音:廠)衣是清代後期出現的女服。衣肥,袖寬大挽起。兩開裾,裾高及腰。裾處沿邊有如意雲頭紋。衣周圍沿寬花邊,有二道、三道邊的。這件繡花 衣,顏色素雅,是慈禧太后穿的。
十八
石青緞綉鳳頭厚底女鞋
此鞋造型別緻。繡花為早期針法,鞋底厚而不高。清初製造。
紫緞釘綾鳳戲牡丹高底女鞋
清代后妃流行穿高底鞋。底有各種樣式。這兩雙鞋底,是清末代表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