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良川鵜飼
結束了岐阜縣飛驒地區的旅程之後,我們來到了岐阜縣的美濃地區,由於時間緊張,就選了兩站。第一站,就是岐阜市的長良川鵜飼。
長良川流經岐阜縣、愛知縣和三重縣,位列日本「名水百選」之一,以水質清澈聞名,長良橋東側的長良川中游及南岸老街和金華山一帶以「長良川中游流域的岐阜文化景觀」為名列入國家重要文化景觀(國重要文化的景観)。而鵜飼,中文就是鸕鶿捕魚,這項在中國和日本都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傳統技藝,在兩地的發展可不一樣。雖然目前在中國南方很多地方依然可以看到鸕鶿捕魚的技藝,但是在看過日本的鸕鶿捕魚之後就能深刻感受到,日本對於傳統民俗的保護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長良川鵜飼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是日本唯一的皇室御用鵜飼。負責操縱鸕鶿捕魚的鵜匠就職於日本皇室宮內廳式部職,相當於是貴族公務員吧。長良川鵜飼的技藝和122件相關工具分別被列為「國指定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和「國指定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相當於中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日本文化廳將岐阜市的長良川鵜飼技藝及相關工具,連同上一段提到的長良川中游流域文化景觀,再加上岐阜市其他文化財全部打包,以「傳承『信長公之款待』的戰國城下町——岐阜」為名列入「日本遺產」。目前,日本已經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希望將長良川鵜飼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之呢,如果在夏秋兩季(5月11日到10月15日)到岐阜縣旅遊,長良川鵜飼就是一定要去看的非遺民俗活動啦。
岐阜市有JR站和名鐵站,從高山市和名古屋市過來都很方便。在JR站或名鐵站再搭乘公交車到長良川下車即可看到鸕鶿捕魚的相關標識。傍晚時分,我們在岐阜市鵜飼觀覽船事務所預約完觀光船之後剛好趕上了落日,於是一行人倚靠著長良橋,一邊看著太陽墜入長良川的遠山一邊拗著各種嫵媚的普士自拍。各種水鳥在空中亂舞,紅色的晚霞就像一波洶湧的姨媽潮灑滿了河川。長良川兩岸是典型的日本城市河川風貌,寬闊的水面、兩岸的長堤、低矮的建築和遠山,在夕陽的照耀下切割出了一幅明暗分明的幾何圖案。金色的餘光逐漸消逝,迎面吹來陣陣涼風,讓人很想唱一曲《晚秋》(什麼年代的歌啊喂!)……
乘坐觀光船駛離港口時,天色已經全黑。四十多艘觀光船在河面一字排開,陣勢浩大。不少觀光船感覺是被公司部門包了,大家喝著啤酒,吃著便當,非常熱鬧。七點四十五,隨著一陣煙花在夜空綻放,鵜飼正式開始。在一片寂靜中,六隻漁船搖曳著篝火映入大家的視野。在篝火的映照下,穿著傳統服飾的鵜匠一邊用繩子牽著數只鸕鶿,一邊喊著號子。鸕鶿時而在水中扎著猛子,時而飛上船舷被漁夫掐著脖子吐出捕到的香魚。漆黑的夜色,翻滾著火星的篝火,漁夫高亢的號子,船槳划水和鸕鶿撲水的聲音……所有的這些,組成了一副絕美的有聲民俗畫卷,印在了嬸嬸的腦海里(霧)。
之所以說日本對於傳統民俗的保護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就是因為他們能把這樣一種看似很小的捕魚技藝以一種充滿儀式感的觀光活動保留下來,每天都吸引了大批國內和國外遊客前來觀賞。觀光帶來的經濟效益不但讓這項古老的民俗文化得以傳承,同時也將獨特的文化傳播到了各地。中國鸕鶿捕魚的歷史並不短於日本,但是目前這項技藝最高只列為省級非遺(雲南省和江西省),大多數地方的鸕鶿捕魚鮮有人問津,表演也常為景區附帶,總覺得這一連世代相傳的技藝像是被集體送入了蠶室,很快就要香火不傳……
岐阜交通樞紐到長良川鵜飼的公交示意圖,用時大約15分鐘,單程票價230日元(更新至2025年度),點擊查看大圖或下載,最新版可以前往岐阜市觀光協會官網查看。從JR岐阜站11、12、13站台或名鐵岐阜站4站台都可搭乘N系統(開往山縣巴士中心或者長良橋方向)或者「市內巡迴線(左巡)」公交車,在「長良橋南・川原町」站下車步行一分鐘就到
長良川鵜飼的流程圖,點擊查看大圖。觀看鵜飼可以提前到現場預約,也可以在長良川鵜飼官網預約頁面在線預約,每天發船時間有三個,但觀看鵜飼的時間是一樣的,只是最早一批船等待時間最長,比較適合在船上用餐或聚餐。更多資訊可以前往長良川鵜飼官網查看
站在岐阜市的長良橋可以看到整個長良川風貌,傍晚時分,水鳥盤旋在夕陽之下,水面泛起金色的波光,涼風陣陣,愜意十足
長良橋下就是長良川鵜飼的遊覽船碼頭,前幾批的遊船已經先行出發,還剩下約十艘遊船停在岸邊等待遊客
長良橋邊上的長良川鵜飼紀念像……不知道為什麼看著這個取魚的姿勢會很想順手@小動物保護協會……
岐阜市鵜飼觀覽船事務所邊的小巷子古色古香,裝扮成燈籠的路燈在月光下散發出金色的光芒
傍晚7點半,河岸上開始放起了煙花,簡單幾發之後,預示著鵜飼正式開始
這是鵜飼尾聲,6艘漁船並行捕魚的景象
鵜匠身著傳統服飾,牽著數只鸕鶿在水面上捕魚
漁船上的篝火時不時爆出火星,在一片漆黑寂靜的河面上顯得十分耀眼
二、中山道馬籠宿
岐阜縣美濃地區的第二站,是位於中津川市的中山道馬籠宿。
砰砰砰,第一段照例是科普時間(敲黑板)……中山道是日本江戶時代以江戶(東京)的日本橋為起點的五條陸上交通要道「五街道」之一,終點是京都的三條大橋。中山道沿途有六十九個宿場,也就是古時人馬駐足休憩、飲食、住宿、購物的驛站,得名「中山道六十九次」。馬籠宿是「中山道六十九次」中的第四十三個,也是中山道在岐阜縣境內的十七個宿場中復原、發展得最好,最值得觀光的一個。不過說實話,這幾年馬籠宿之所以成為旅遊熱門,跟長野縣相鄰的宿場妻籠宿脫不了關係,畢竟妻籠宿很早就被列入「國家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是中山道乃至全日本最著名的宿場之一,因此隔壁的馬籠宿隨之興盛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馬籠宿的交通比較彆扭,一般情況下要麼從高山市濃飛巴士中心搭乘近三個小時的巴士直達(一年可能只會定期開放一段時間,開放期間每日一個往返),或者就是鐵路從名古屋專車。因此相比從岐阜縣內出發,反而是從名古屋過來更近一些,所以在安排行程的時候,可以把馬籠宿算作名古屋周邊的景點會更方便一些。
馬籠宿雖然屬於復原的宿場,但無論是石子路面還是兩側的商鋪和建築物都基本還原了江戶時代的風貌,從當地食材製作的特色小吃到傳統手工製成的紀念品,從餐飲到住宿,一應俱全,沿途還有一些史跡可以參觀拜訪,環境整潔、遊客稀少,一路走走逛逛,真的有種回到了江戶時代……的那種做牛做馬的感覺(喂!)
如果時間充裕,可以把隔壁長野縣更著名、文化財更豐富、景觀保存更完整的妻籠宿一併玩了。馬籠宿和妻籠宿分別位於馬籠峠(山口)的南北兩側,之間相隔9公里(徒步三小時,也有公共交通)。兩地不僅都可以在觀景台看到迷人的山野風光,而且人文歷史豐富,這一段中山道也北稱為木曾路,曾以木曾檜(日本扁柏)、木曾馬和木曾漆器聞名全國,這一段古道沿途的文化財也被一同以「木曾古道盡藏山色深處」為名列入「日本遺產」。雖然冷門了點,但馬籠宿實在是體驗中山道、木曾路和日本古驛站以及殺人滅口的好去處!
JR中津川站往返馬籠宿的公交時刻表,用時大約25分鐘,單程票價800日元(更新至2025年度),點擊查看大圖或下載,最新版可以前往北恵那交通官網查看(下拉找到「馬籠線」)
高山市往返馬籠宿的不定期大巴時刻表,用時大約2小時40分,往返票價9000日元(更新至2025年度),點擊查看大圖或下載,最新版可以前往濃飛巴士官網查看(下拉找到「馬籠·妻籠線」),確認營運日期
馬籠宿往返妻籠宿的公交時刻表,用時大約25分鐘,單程票價600日元(更新至2025年度),點擊查看大圖或下載,最新版可以前往南木曾町政府官網查看(此巴士由長野縣木曾郡南木曾町營運)
這裡是位於中津川市的中山道馬籠宿北口的里程碑,上面寫著距離江戶八十里半,距離京都五十二里半(江戶時代的一里將約為現在的3.9公里)
馬籠宿南口一處岔口的小佛像,身上披滿了綠苔,十分可愛
很多人家門口都會掛著這樣的石頭當作裝飾,不知道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馬籠宿中段一家歷史悠久的百年老店「川上屋」,創業與1864年,主要經營當地特產栗子製品
作為宿場,當然少不了住宿的地方啦。如今的馬籠宿依然還有一些旅館客棧對外營業,不少外國人會選擇這裡入住,體驗一下江戶時期的差旅風情。比如這家「但馬屋」,就是一家已經經營了120年的著名客棧
馬籠宿北口有一家十分有名的手打蕎麥麵店「恵盛庵」,選用當地食材手工打磨,店鋪的裝修也充滿了和風
前往馬籠宿北口觀景台的途中,經過「恵盛庵」後門,發現所有的松樹都被修剪成了日本特色的圓寸,竟然有一種虎頭虎腦的萌感!
四、可能用得到的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