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terstellar上映二十多天之后,才在魔都和平影都完成了首刷。今天,得知它10号就将下映的消息,于是又买了一张IMAX的二刷票,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独自走进影院。
对于影片本身,有人把它定义为硬科幻,拿出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理论、黑洞学说等一大堆理论铺陈,再通过搬出影片顾问Kip Thorne证明其为「最严谨的科幻片」广泛招黑。于是理科霸和学术帝们纷纷不干了,影片的各种硬伤也随之出炉,从「枯萎病」的传染机理,到黑洞引发的潮汐力,再到黑洞内部。直到现在,很多影评人也认为这部影片由于硬伤过多而无足挂齿。在我看来,这纯粹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什么是科幻片,Science-Fiction Film,说白了就是一种基于科学的Fiction,就是告诉你老子说的特么的就是假的!你们看雷神Thor的时候会吐槽这锤子不科学吗?看Spiderman的时候会吐槽这蛛丝不科学吗?合着到了Interstellar就槽点满满了?作为科幻片,Interstellar套用了Kip Thorne的理论和假说,引用了一些科学概念,在Science的部分没什么可诟病的。更何况,对于宇宙和多维空间,几乎任何一种假说都是目前人类科学所无法证实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假说都可能是漏洞百出的,既然如此,只要影片能自圆其说,又何必锱铢必较呢。为了Interstellar所谓的一些理论硬伤,而无视整部影片对未来和未知世界天马行空的幻想,那还不如直接去看Nasa和BBC的纪录片得了。至少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Interstellar中对虫洞、黑洞和五维空间的描写,是极具想象力的。既然可以允许人类想象未来的世界,为什么就无法接受Nolan对于未知领域的想象?即便幻想的结果是错误的,这也无可厚非。翻看一百年前人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其中有很多现在看来也是可笑之极,毕竟人类总是在自己目前所能理解的范畴里想象,就比如一百年前的人类可以想象出飞天入海,但却绝对想象不到互联网和数字化一样。但不管如何,人类都没有因为未来或未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证性而放弃幻想。也许,正由于这些幻想,才让我们得以一步一步穿越星际,穿越时空。
抛开影片科幻的内涵,其实在我看来,Interstellar是我看过最柔软的科幻片。至少对于一个文科生,即便对影片中所涉及的理论概念没有一丝研究,都能毫不费力地理解整个故事。因为无论多么晦涩的理论根基,无论多么超越想象的具象概念,都无法包裹影片核心满到溢出的人文主义情怀。当然,这些观影感受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饱受影评人诟病,略显沉闷的前一个小时,在我看来却是影片整条感情线的基石。后来,Cooper没能与女儿和好,只能独自开着车子踏上征程,当看到Copper掀开副驾驶毯子的那一刹那,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流。这一幕让我想到了入殓师中,最后父亲去世后手中掉落的石子。没有前面近一小时的一系列铺陈,这样看似细节的微小包袱就做不到一触即发。另外,当Cooper回看21年里家人传回的影像时哭得泣不成声,影像中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最后女儿的话,也都是因为前面足够时间的铺陈才能让人如此动容。同样,前面的这一小时也为最后五维空间的呼应埋下了伏笔,记得在首刷的时候,五维空间的书架刚一显现,整个人就已经控制不住了。那些也许你都已经快要忘记的疑问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出了答案,让人有点措不及防。这种前后呼应是硬的,是直捣泪点的,但同时却又是自然流露,厚积薄发的。爱,不管这是多么俗套的主题,但在Nolan大胆的想象中,让它通过更加无法料想的方式传递出来,只能让人屏息称赞。
毫不夸张地说,不论是首刷还是二刷,看完全片,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样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真好。Nolan的下一部影片,我一定还会更加期待,诺黑们尽情继续黑,不过诺粉们也不必要求过多。在我看来,能拍出这样一部「充满硬伤」不甚完美的Interstellar的Nolan,才是最好的Nolan。
以下是评分:
IMDB: 8.9
Rotten Tomatoes: 73% (critics) / 87% (users)
Metecritic: 74 (critics) / 8.5 (users)
最后送上一首BGM,出现在影片第一个让人泪目的片段,Cooper带着儿子女儿驾车在玉米地里追逐无人机的场景,热血澎湃的感动。
印象中五维空间也是这段theme。。。么?
嗯,前面一样,那个应该是S.T.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