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開的腦袋

其實,大多數人的腦袋是打不開的。

他們不願意接受新鮮的思維,不願意用開闊成魚類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儘管魚類是哺乳動物的祖先,這有點數典忘祖的意思。這很可惜,尤其是在文化層面上,百花齊放常常變成一家獨大,看起來像是馬太效應,但其實就是千篇一律、眾口一詞的模式化大生產,大鍋飯、樣板戲,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其實今天想說的是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在《我不是葯神》走火入魔到《戰狼2》式的社會效應之下,一直就對《邪不壓正》的口碑和票房沒抱太大期望,雖然豆瓣評分從8.2跌落到如今的7.2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但這也沒有什麼好激動的。很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如此計較評分,甚至有姜文的影迷捶胸頓足地疾呼:「這片要是低於8分,中國電影就完了」……得了吧!這部影片就算最後跌到6分,我心中也沒有一絲波瀾。要是因為這點事兒就痛心疾首,那身邊那麼多破事兒還不早就得跳樓一百遍了嗎……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喜歡一部評價不高的影片就是裝逼,討厭一部評價不低的影片就是傻逼,這一種邏輯本身就是教育的代謝終產物。在國內電影市場上,能有《邪不壓正》這樣一部帶有濃郁個人風格的影片是一件多麼值得慶幸和感恩的事情,何況姜文這一次在個人風格上收斂了太多,無論是整體劇情的流暢度還是敘事的節奏上,《邪不壓正》都更趨於主流。這個故事很完整,也很容易理解,甚至說白了,就「復仇」和「心魔」兩個詞就能總結完畢,但儘管如此,影片中穿針引線般出現的姜文式抖包袱還是能讓人一下子笑出聲兒來,我真是太愛這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黑色幽默了!

很多影評打了低分,我特別理解,但是唯獨一宗罪讓人有些膈應——《邪不壓正》太大男子主義和直男癌了……媽呀這位大夫,您這誤診水平有點兒高了吧!男主角賣肉都賣成這樣最後還得靠女性角色抽打才能破除心魔你們是不是瞎啊!都女權成這樣了還要被人罵直男癌,都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直男癌們派出來的反穿黑了……

總結陳詞,我在豆瓣上給了4.5星,還真不是因為我有多能解讀這個故事,能夠看明白多深的隱喻。說過很多次了,對於電影來說,把一個故事說得有趣永遠比故事本身重要。穿插著濃郁的個人意識,處處洋溢著荷爾蒙的童話,不管是多大的孩子講起來,都永遠是那麼的青春洋溢,那麼的純粹而美好。我當然承認,經過姜文改編之後的《邪不壓正》早已經沒了原著的味道,改完之後也稱不上是一個特別成功的劇本,但我就特么喜歡姜文講故事的腔調,這種喜歡不是追求不明覺厲的裝逼,而是能夠感受到他心中迸發出的悸動,它強大到你不需要捉摸,只需要感受。

打開腦袋,就該多看一些不一樣的故事,多聽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多接觸一些前衛的表達,多理解一些不一樣的思維。記住一點,《邪不壓正》本來就不屬於大眾審美,喜歡的人愛得死去活來,不喜歡的嗤之以鼻,這是太自然不過的事兒了,只要它能夠存在,我們就心懷感恩,接受兩極分化的評價,腦袋也就打開了。嗯,請吃猴腦。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