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開的腦袋

其實,大多數人的腦袋是打不開的。

他們不願意接受新鮮的思維,不願意用開闊成魚類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儘管魚類是哺乳動物的祖先,這有點數典忘祖的意思。這很可惜,尤其是在文化層面上,百花齊放常常變成一家獨大,看起來像是馬太效應,但其實就是千篇一律、眾口一詞的模式化大生產,大鍋飯、樣板戲,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其實今天想說的是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在《我不是葯神》走火入魔到《戰狼2》式的社會效應之下,一直就對《邪不壓正》的口碑和票房沒抱太大期望,雖然豆瓣評分從8.2跌落到如今的7.2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但這也沒有什麼好激動的。很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如此計較評分,甚至有姜文的影迷捶胸頓足地疾呼:「這片要是低於8分,中國電影就完了」……得了吧!這部影片就算最後跌到6分,我心中也沒有一絲波瀾。要是因為這點事兒就痛心疾首,那身邊那麼多破事兒還不早就得跳樓一百遍了嗎……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喜歡一部評價不高的影片就是裝逼,討厭一部評價不低的影片就是傻逼,這一種邏輯本身就是教育的代謝終產物。在國內電影市場上,能有《邪不壓正》這樣一部帶有濃郁個人風格的影片是一件多麼值得慶幸和感恩的事情,何況姜文這一次在個人風格上收斂了太多,無論是整體劇情的流暢度還是敘事的節奏上,《邪不壓正》都更趨於主流。這個故事很完整,也很容易理解,甚至說白了,就「復仇」和「心魔」兩個詞就能總結完畢,但儘管如此,影片中穿針引線般出現的姜文式抖包袱還是能讓人一下子笑出聲兒來,我真是太愛這種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黑色幽默了!

很多影評打了低分,我特別理解,但是唯獨一宗罪讓人有些膈應——《邪不壓正》太大男子主義和直男癌了……媽呀這位大夫,您這誤診水平有點兒高了吧!男主角賣肉都賣成這樣最後還得靠女性角色抽打才能破除心魔你們是不是瞎啊!都女權成這樣了還要被人罵直男癌,都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直男癌們派出來的反穿黑了……

總結陳詞,我在豆瓣上給了4.5星,還真不是因為我有多能解讀這個故事,能夠看明白多深的隱喻。說過很多次了,對於電影來說,把一個故事說得有趣永遠比故事本身重要。穿插著濃郁的個人意識,處處洋溢著荷爾蒙的童話,不管是多大的孩子講起來,都永遠是那麼的青春洋溢,那麼的純粹而美好。我當然承認,經過姜文改編之後的《邪不壓正》早已經沒了原著的味道,改完之後也稱不上是一個特別成功的劇本,但我就特么喜歡姜文講故事的腔調,這種喜歡不是追求不明覺厲的裝逼,而是能夠感受到他心中迸發出的悸動,它強大到你不需要捉摸,只需要感受。

打開腦袋,就該多看一些不一樣的故事,多聽一些不一樣的聲音,多接觸一些前衛的表達,多理解一些不一樣的思維。記住一點,《邪不壓正》本來就不屬於大眾審美,喜歡的人愛得死去活來,不喜歡的嗤之以鼻,這是太自然不過的事兒了,只要它能夠存在,我們就心懷感恩,接受兩極分化的評價,腦袋也就打開了。嗯,請吃猴腦。

上海24時間

24小時的停留,馬不停蹄的遊走。如此瘋狂的上海之行緣起於那該死的久石讓音樂會,不過顯然,由於種種原因,久石讓音樂會沒去成,音樂會之行也成了電影之行。

自從在和平影都看過IMAX之後,溫州的電影院完全喪失了吸引力,雖然設備很好,而且票價也和上海等一線城市保持了一致(動輒100元一張票),但是那些個迷你包廂般的小廳實在是UNGELIVABLE。因此,為了讓娛樂走向極致,我們決定去上海看電影(這錢多燒的……)

首先不得不說,星美正大影城的大廳實在很舒適。設備很新,座椅很贊,尤其是座椅的靠背和座墊還是活動分離的,在往後靠的同時,臀部也能順勢自然往前伸展。看完一場電影絕對讓你腰不酸背不疼脖子不抽筋,小屁屁也如穿了幫寶適一般乾爽滑亮。

然後還是忍不住想說一說那部在各大網站評分高到詭異的《讓子彈飛》本人……姜文的上一部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我是在英國看的,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就像當年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子彈》也有這種感覺,但是不同於《太陽》晦澀的敘事手法,《子彈》明顯為了照顧觀眾的智商而採用了平鋪直敘的方式講故事,即使如此,影片也充斥著強烈的個人色彩,雜揉了荒誕、魔幻、隱喻、懸疑和黑色幽默,讓你該樂的時候笑噴了,該悲的時候也笑噴了,但是回頭想一想,原來因為不由自主的笑,而忽略了隱藏在故事背後的東西,等到恍然大悟的時候,才明白姜文在影片里反覆提到「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真正含義。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笑點水到渠成到一個極致,很草根、很流氓、很「百姓喜聞樂見」,尤其是在被這幾年所謂的國產搞笑片嚴重侮辱了智商之後,《子彈》中的笑點尤其讓人暢快淋漓,這一點,從觀影現場幾乎不可能出現的無數次集體爆笑的場景就可以佐證。在這其中,葛優可謂是功不可沒,他是一朵如此優秀的吐槽家和被吐槽家,嫵媚地遊走於一幫硬漢之間,即使結局如此可悲,卻也讓人直到他閉目之時還止不住要爆笑一把。

至於影片的隱喻,就見仁見智了,無數的粉絲為影片解讀了無數條暗線,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當然,其中自然也不乏精彩之處,這一點,推薦大家翻一翻豆瓣,這裡就不贅述了,一來不和諧,二來也不和諧。

最後想吐槽一下影片的特效,也不知道投資的錢是不是被姜大爺花天酒地去了,開場的火車爆炸場面就假到一個無以倫比的程度,尤其是在《太陽》的對比之下,要知道《太陽》的場景可是和配樂一起最讓我津津樂道的元素之一啊!之後的鵝城太鼓遠景、槍戰、爆炸等等N多特效都假得出奇……另外,雖然久石讓的配樂很完美,姜文乃也不能為了省錢重複使用啊,主題音樂一出來我就大囧了,還以為是三部曲神馬的……

再來說一說去和平影都看的IMAX吧。眾所周知,《哈七》是今年最後一部好萊塢IMAX影片了,也沒別的好選了,訂票之後,才發現正好趕上影院周年慶,一場IMAX居然只要20元……麻煩再來一打打包謝謝……

雖然之前說過由於演員長歪到魔族,就再也沒有臨幸過《哈》系列,可是,《哈七》不是一般的難看啊!兩個多小時的影片,我只記得風光很美了……豬腳們被追,然後是一段風光片,然後繼續被追,繼續風光片……影片結束,我已然神經分裂……

上海電影院走透透之餘,鑒於天氣很不錯,就順便抽了空再次逛了逛田子坊,然後又去了以前沒去過的武康路。武康路絕對是老上海最美的地方之一:安靜的馬路,沿路兩派參天大樹,樹後一幢幢古老的歐式住宅,和住宅區里穿梭的洋人,讓人不自覺地出現「這裡到底是不是外國」的疑惑,這種疑惑到了武康庭最為強烈,這裡是洋人的住宅區,裡面的店面全都充斥著洋人和英文(幾乎找不到中文),一進門就看見一家老外在家居店選購聖誕樹……我們在一家名為Franck的法國餐廳坐下點了杯咖啡,好嘛,服務員也是洋人,我了個球球,這就是外國嘛!

說實話,很厭煩上海人多的地方,甚至田子坊也覺得有些喧鬧了。記得當時打的去武康路的時候,師傅還奇怪問我們幹嘛去那裡,說那裡不僅沒有景點,甚至連人也沒有。可是他怎麼都不會想到,恰恰是這樣一條靜謐、悠閑的武康路,讓我發現了上海最美的一面。

對不起,我文雅了。請抽打我,蹂躪我,讓我恢復尿性吧!!

P.S.以下照片均拍攝於武康路。

P.S.2.最後送上的是《讓子彈飛》主題音樂(其實就是《太陽照常升起》的主題音樂……)


♬-The Sun Also Rises by Joe Hisaishi from The Sun Also R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