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多数人的脑袋是打不开的。
他们不愿意接受新鲜的思维,不愿意用开阔成鱼类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尽管鱼类是哺乳动物的祖先,这有点数典忘祖的意思。这很可惜,尤其是在文化层面上,百花齐放常常变成一家独大,看起来像是马太效应,但其实就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的模式化大生产,大锅饭、样板戏,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其实今天想说的是姜文的新片《邪不压正》。在《我不是药神》走火入魔到《战狼2》式的社会效应之下,一直就对《邪不压正》的口碑和票房没抱太大期望,虽然豆瓣评分从8.2跌落到如今的7.2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这也没有什么好激动的。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如此计较评分,甚至有姜文的影迷捶胸顿足地疾呼:「这片要是低于8分,中国电影就完了」……得了吧!这部影片就算最后跌到6分,我心中也没有一丝波澜。要是因为这点事儿就痛心疾首,那身边那么多破事儿还不早就得跳楼一百遍了吗……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喜欢一部评价不高的影片就是装逼,讨厌一部评价不低的影片就是傻逼,这一种逻辑本身就是教育的代谢终产物。在国内电影市场上,能有《邪不压正》这样一部带有浓郁个人风格的影片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和感恩的事情,何况姜文这一次在个人风格上收敛了太多,无论是整体剧情的流畅度还是叙事的节奏上,《邪不压正》都更趋于主流。这个故事很完整,也很容易理解,甚至说白了,就「复仇」和「心魔」两个词就能总结完毕,但尽管如此,影片中穿针引线般出现的姜文式抖包袱还是能让人一下子笑出声儿来,我真是太爱这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黑色幽默了!
很多影评打了低分,我特别理解,但是唯独一宗罪让人有些膈应——《邪不压正》太大男子主义和直男癌了……妈呀这位大夫,您这误诊水平有点儿高了吧!男主角卖肉都卖成这样最后还得靠女性角色抽打才能破除心魔你们是不是瞎啊!都女权成这样了还要被人骂直男癌,都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直男癌们派出来的反穿黑了……
总结陈词,我在豆瓣上给了4.5星,还真不是因为我有多能解读这个故事,能够看明白多深的隐喻。说过很多次了,对于电影来说,把一个故事说得有趣永远比故事本身重要。穿插着浓郁的个人意识,处处洋溢着荷尔蒙的童话,不管是多大的孩子讲起来,都永远是那么的青春洋溢,那么的纯粹而美好。我当然承认,经过姜文改编之后的《邪不压正》早已经没了原著的味道,改完之后也称不上是一个特别成功的剧本,但我就特么喜欢姜文讲故事的腔调,这种喜欢不是追求不明觉厉的装逼,而是能够感受到他心中迸发出的悸动,它强大到你不需要捉摸,只需要感受。
打开脑袋,就该多看一些不一样的故事,多听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多接触一些前卫的表达,多理解一些不一样的思维。记住一点,《邪不压正》本来就不属于大众审美,喜欢的人爱得死去活来,不喜欢的嗤之以鼻,这是太自然不过的事儿了,只要它能够存在,我们就心怀感恩,接受两极分化的评价,脑袋也就打开了。嗯,请吃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