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不熟兩趕場

春天到,各種書展彷彿是聞到了花香般蜂擁而至,挖空心思吸食文藝青年們的錢包,雖然不敢說自己是文青,但是格還是要裝一下的,只是奇點和不熟剛好排在了同一個周末分別在上海和杭州辦展,於是這註定將是一個趕場的周末。

這兩個地方相比,還是奇點的可看性更大一些,甚至這次上海站參展的藝術家比之前廣州站更對我胃口,只是地方實在太小人太多,入場限流大排長龍不說,到了裡面也基本很難擠進距離攤位最近的前排,只能在路中間的後排踮腳張望並被路人撞得歪七扭八。逛著逛著還碰到了某料酒品名Up主和友人吐槽「欸(二聲加四聲,表示受到驚嚇)怎麼這麼陽光藝術家不是應該很陰鬱明天就要去自殺的嗎」之類的。至於不熟,就沒有太多可說的了,不過選在了安藤忠雄的「良渚大屋頂」,場地還是很不錯的,哪怕沒有展也很值得來逛一逛。

兩天一晃而過,花錢的感覺真好,希望下次不要再花了(哭)。


奇點藝術節Aaazwork的攤位


玩具回春堂的攤位


史萊姆斯的攤位


奇點藝術節的隊伍從樓梯一直排到了江邊的二層通道,對,就是我先在拍照的地方,而且排到了二層通道盡頭還繞了一個圈排回到了通道入口……


不熟藝術節,攤位稍微空了一些,還能擺得下不少裝飾……


甚至還有不熟✕高建翔聯合呈現的藝術展「內外之物——身體的通道」


女書及周邊的攤位,雖然覺得還不錯,但也不太確定這樣的生意對文化保護到底有沒有幫助


不熟藝術節所在地——「良渚大屋頂」的側面,有Logo印著正式名稱「良渚文化藝術中心」


「良渚大屋頂」的另一側是緊貼著建築立面的人工水池,再邊上就是木本植物,這時候還開了些櫻花,很多人在賞花拍照,賞花划去


兩個展的戰利品合集,從左至右從上至下作者(個人或團隊)分別是識郎Gunpowder的「殭屍吉象」胸針,藝術插畫師小杜子的打碼書《非禮勿視》,謝凸的「皮囊」氣味香片X2,Dick Ng的「奇趣髮型會所」胸針、姜莉莎(女子搏擊俱樂部)「Boxing Bunny」胸針,Morecrew毛褲的「Keep Running」胸針,人山狸的「譚貓殿」粘土照片版,S.E.A的「朋克青年」胸針,Paperhelper的「美食怪獸」系列胸針X3,Maria Luisa(Fortuna浮途)的「萬靈重生」貼紙一大堆,Dadada的「機動摩托車隊」貼紙一堆加明信片一堆……

重生羅剎國

雖然標題有些危言聳聽和荒誕意味,但是前段時間一系列操作跟去年三月以來的政策彷彿在坐蹺蹺板一樣雖然截然相反但其實一脈相承並沒有什麼區別。突然放開之後的兩個星期後,我也不出意外地中招了,不僅如此,就彷彿是看著海嘯襲來一般,身邊所有的人都被淹沒了,無一倖免。12月22日,我跟我媽首先乾咳和發燒,一量體溫我媽39度,我38度,然後我騎著自行車去單位拿退燒藥,一路上只覺得微醺,陽光下的微風襲來甚至有一種春暖花開的舒適感,讓人不禁開懷大笑起來(?)……

發燒的三天里,吃了三顆退燒藥,除了偶爾的乾咳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癥狀,甚至隨時出發去上班也不要緊。第四天體溫逐漸恢復正常,Covid-19抗原測出了靚麗的紫色,之後是繼續乾咳的一周。元旦過完基本已經沒有什麼感覺,我們也終於復工,魔都的出行也因為彩虹室內合唱團的新作《羅剎國紀》而提前排上了日程。

因為實在是太久沒有去看展,這次的魔都之行除了一場音樂會之外還安排了四個展,行程滿到溢出來,包括龍美術館西岸館的《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西岸美術館的《她們與抽象》,星美術館的開館大展《開啟》和寶龍美術館的《伏流》。龍美的十周年特展不用多說,雖然這種不能帶相機,作品也是以畫作為主的展一般我都不屑於特別去看的,但這次龍美展出的作品含金量過高過於燦爛以至於好比哈勃太空望遠鏡下絢麗的星雲圖般熠熠生輝讓人無法抗拒,逛不到兩小時根本出不來。別問這280元的國內藝術展天花板票價到底值不值,問就是值。

《她們與抽象(Women in Abstraction)》和《伏流(Under Current)》主題都比較明確。前者是西岸美術館與法國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聚焦19世紀末到21世紀的女性抽象主義創作者的作品,布展考究,文字資料豐富。不同於此前曾在法國和西班牙巡展的版本,此次展方還加入了同時期中國女性藝術家的對照,讓展覽的視角更為多元和廣闊,值得一看。後者則主要集中展示了19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成長起來的80後、90後藝術家們的作品,作品形式包括畫作和裝置,數量不算特別多,可看性一般。另外一個不是很想提,星美開館大展,沒有什麼特別的,有點失望。

最後來說說彩虹室內合唱團的《羅剎國紀》吧。之前入手《白馬村遊記》之後就一直等著想看他們的演出,結果幾年前是錯過了開票,而去年重啟之後好不容易搶到了票,卻又因為疫情無法到場——是的,雖然現在想想覺得不可思議,但當時魔都是高風險區,去了回來就要被隔離,單位知道了還要受處分,因此完全沒得選擇。雖然這次的演出內容不是《白馬村遊記》,但好歹說是一個系列,所謂「顧遠山宇宙」嘛,好在最終還是在開票第一秒從黃牛手中搶到了票。聽完最大的感觸就是,這真的不是一張OST嗎?儘管合唱的部分有所削弱,但樂器演奏完成度很高,整體氛圍感和史詩感也更強了,不過我的哭點好像有點怪,《大王說》《晴耕雨讀》和《山裡有位老神仙》……《大王說》全場爆笑,我卻狂抹眼淚,鬼知道是為什麼……嘛,總之還是很滿意的,只是希望還能有機會聽到《白馬村遊記》吧。

完。


寶龍美術館《伏流》展,安藤鷹之介作品《日本東北的漁民(Fishermen in Tohoku)》,2022年


《伏流》展的招牌,平子雄一的裝置《森林(The Forest)》,2022年


依然是平子雄一的《森林》


和《森林》的合影


加賀溫作品《烏薩奇和羅伯特從格特魯德·斯泰因家裡偷走藝術品(Usacchi and Robert Stealing Arts from Gertrude Stein』s House)》,2021年


丸山太郎作品《大而無憂(Too Big to Be Sad)》,2022年,以及《海景看台(Ocean View Stand)》,2020年


寶龍美術館《伏流》展廳口


西岸美術館《她們與抽象》其中一個比較主要的作品,安·維羅妮卡·詹森斯(Ann Veronica Janssens)的《玫瑰(Rose)》,2007年


彩虹室內合唱團的《羅剎國紀》,舞台設計很漂亮


觀前票根打卡!

電機的最終審判

這幾年都會趁著參加費那奇北京動畫周的機會,去北京逛一逛展。這次剛好趕上UCCA年度大展、義大利國寶級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的中國首次個展The Last Judgment,自然更加不能錯過。

雖然去過很多次798,但仔細回想了一下好像這還是第一次去UCCA,整個展館並不大,不過也算是Naurizio Cattelan的集大成個展,其中就包括了Novecento(2007)等用馬匹標本製作的作品。這些馬匹或者安靜地吊在半空中,或者腦袋砸進牆裡,由於是真實的標本,因此作為當代藝術出現時還是略顯震撼。它在讓人驚嘆之餘,也莫名產生了屍體帶來的死亡焦慮和心悸,同時,又能察覺到一絲戲謔。然而,這一系列作品在國際上也引發過爭議,其中以Untitled(2007)為甚。有評論家認為「It’s an exodus we』re witnessing, not a search for freedom…Cattelan』s horses do not seek freedom but survival」,但也有人質疑「What kind of world do we live in where people find entertainment from a horse with its head buried」?而Naurizio Cattelan自己也坦言「Of course, not all exhibitions can be artworks…One of those cases where the whole is much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來源

除了死馬之外,展廳里另一個焦點作品就是Comedian(2019)。這根被膠帶固定在牆上的香蕉也許是展館裡最多人駐足觀看的展品了,在商店裡也可以在各種周邊看到它的身影,彷彿成為了Naurizio Cattelan的代表作一般。無論是Untitled(2007)還是Comedian(2019),我們可以感受到Naurizio Cattelan身上的一些反骨。他的作品挑戰生命,挑戰自然,挑戰藝術,挑戰權威,玩世不恭,靜靜地等待著參觀者的最後審判。

有時候,我們看展,也許也應該在走近一步的同時,內心多一分抽離。展品是否稱得上藝術品,藝術品是優是劣,參觀者心中可以有自己的好惡,但也不必為此而忿忿不平,另一方面,如今國內的藝術展越來越多,參觀者也更應該有所選擇,買票之前多了解一些,自然也就不至於花錢找罪受,走出展館還在罵「這特么什麼玩意兒?」


Comedian(2019)。根據Vogue之前的報道,這好像是認真的香蕉,如果壞掉了就根據作者的指示換一根新的……(來源


Spermini(1997)。中文翻譯《精迷你》,算是比較原汁原味的翻譯了,看這些人頭在牆上的輻射範圍……嗯,就量蠻大的……


No(2021)。這個作品還蠻震撼的,尤其是和後面的Novecento(2007)一起看的時候


We(2010)。算是對藝術家組合Gilbert & George的作品In Bed with Lorca的重構,嗯,或者也可以叫做parody


Mini-Me(1999)。這個小人有很多版本,屋頂、櫃頂、書架,不過姿勢和神情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後面還有一排看起來很逼真的鴿子標本


跟著名的Novecento(2007)合影

另外,這次在798逛的時候偶然在IOMA發現了明和電機的展《超常識創造力工廠》。距離上一次在上海被這個日本音樂組合震撼到,已經過去了五年,詳情可以看一看當時寫的日誌《不會音樂的工科男不是好極客》,後來還去看過他們的演奏會,所以也算是滿熟悉了。這次應該是他們在北京的首次個展,於是猶豫了一下,還是買票進去了。

這次北京的展算是明和電機集大成的展了,基本上上海展的東西都在,此外還多了一些這幾年新出的玩意兒,只是舞台稍微小了一點,演出似乎也沒有第一次看上海站時候的震撼了,可能是因為少了人偶Punch Kun(拳擊君)和Renda Chan(連打醬)腦袋彈飛的橋段,也可能是看太多次了(?)……好在換裝環節也保留了下來,當然還是必須要穿起來拍個照噠!


海報合影!


一模一樣姿勢的換裝合影!

1 2 3 4 5 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