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醒來

(這是一篇十分有意思的英文影評,寫得很好,於是就蛋疼翻譯了一下。由於內容太過勁爆,建議各位還是三思而後行。不愛翻譯的猴子不是好猴子,不愛劇透的猴子同樣不是好猴子,嗯。——譯者:猴紙瓦力)

再次警告:下文為劇透之後的劇透,推薦看過電影的同學先去豆瓣看完普通影評之後再來看這一篇影評。嚴禁未觀影者閱讀!

《盜夢空間》的每一刻都是夢境。我預言,這一解讀在幾年之內將會成為最被觀眾認可的解讀之一。並且,在與其他解讀的理智爭論之後,這一解讀將會變得更為嚴密和周全。電影對這一解讀是十明清晰的,並沒有刻意向觀眾隱瞞真相。不少人會覺得這一解讀和影片的敘事互相矛盾,因為他們認為若一切都是夢境,那麼這就是一部失去了懸疑色彩,浪費觀眾時間的電影。

然而,這種想法正是諾蘭所反對的。這部電影是對導演工作的隱喻,做夢者在夢中的情緒宣洩、自我反思和情感升華如同觀眾在觀影時得到的一樣,都是現實生活中情緒宣洩和自我升華的一種真實途徑。《盜夢空間》就是一個關於電影製作的夢境,而電影本身就是導演感興趣的一個共享的夢境。

我認為《盜夢空間》是一個夢境,包括夢境共享裝置本身。Cobb並不是一個盜夢者,他並不能進入別人的夢境,也沒有被Cobol公司通緝。這一點從他在回憶他妻子,也就是他潛意識裡的防禦者Mal的片段中可以得以體現。Mal曾經問過他:「你認為你所在的這個世界能有多真實?被一群匿名的公司員工全球通緝這樣的事情能有多真實?」

Mal質問他的場景我們都知道是一個夢境,但影片的其他一些場景也會讓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比如Miles(Cobb的岳父)不止一次勸說Cobb醒醒,回到現實中來;比如在蒙巴薩的追逐戲中,Cobb試著從一條小巷中穿過,但是兩邊的牆壁居然險些將他夾住——這是焦慮在夢中的典型表現;又比如當他好不容易從小巷中脫身,正好遇見正等著他的Saito。這一切都不合邏輯,除非是夢中的邏輯。

影片對圖騰著了大量筆墨,對做夢者來說,圖騰是獨特且唯一的用以分辨夢境和現實的物品。Cobb的圖騰是個陀螺,若是在夢中,這個陀螺會永無止盡地轉下去,因此很多人將陀螺停轉認為是Cobb醒著的證據。但問題是,這個陀螺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Cobb的圖騰——這是他從他妻子那兒拿來的。他的妻子認為他們所在的世界仍舊是個夢境,於是跳樓自殺了。然而她的這個想法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正確的——回想一下Cobb妻子自殺時候的場景吧,當時她坐在與他們所租房間隔巷相對的另一間房間的窗台上。當然,你可以辯解認為Mal只不過是又租了對面的一間房間罷了,但試想一下如果這一切都是一個夢境,並且在這夢境中,這對愛人之間的樓房間隙隱喻了兩人關係出現的問題,一切是不是更合理一些?

以這樣的思路重觀影片,你可以看見夢境邏輯一一展開。如同電影中說的,夢境在當下那一刻是如此的真實,直到你醒來的那一刻才覺得似乎有些奇怪。在電影中,這樣「真實」的鏡頭有很多,回過頭來想想,似乎又有些奇怪而且無法解釋,甚至連影片最基本的夢境分享技術也是含糊帶過。我並不認為諾蘭想要刻意簡化這一部分,而是因為這種裝置早就已經形成在諾蘭的潛意識裡,使他覺得習以為常了。

除此之外,影片里還有許多這樣的場景,我還需要帶著筆記本再看一次影片,並把所有的證據(常常是在一瞥之間)都記下來。但是不論如何,最後的結局毋庸置疑就是一個夢境——從他在飛機上醒來,到回家看見自己的孩子穿著夢中一樣的衣服,蹲在夢中一模一樣的位置為止,影片都採用了夢境般的拍攝手法。其實,無論最後陀螺停了還是沒停,Cobb都是在做夢。

Cobb依然在做夢,但他的情感在經過宣洩之後得到了升華(因為他終於能夠看清楚孩子們的面容了),這一點對於影片解讀來說十分重要。《盜夢空間》就是這樣一部隱諱的導演自傳。在最近的一次紅毯專訪中,里奧納多——他對劇本提出過很重要的修改意見——並沒有將這部影片拿來同《黑客帝國》這樣純屬意淫的影片來做比較,而是同費里尼的《八部半》進行了比較。這是他第二次在公開場合評論這部電影,第一次他曾經提到諾蘭就是Cobb的原型。眾所周知,《八部半》純粹是一部費里尼的自傳,講述了一個義大利導演如何克服重重困難製作電影的故事(同樣也是一部科幻電影)。《八部半》是一部關於電影製作的影片,《盜夢空間》也是如此。

《盜夢空間》中,盜夢團隊里的每一個人物人物都可以在影片製作團隊中一一找到對應的角色。Cobb對應的是導演,而Arthur對應的則是負責前期調查研究並選擇地點的製片人。築夢師Ariadne是編劇——她創造了我們將要進入的世界。Eames是演員(這一點十分明顯,他就坐的那個古老並帶有鏡子的化妝台是舞台劇演員經常使用的)。Yusuf是技術人員。別忘了,奧斯卡獎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頒發的獎項,而一部電影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才能變得栩栩如生。諾蘭自己也在最新一期的《電影評論》中多多少少透露了這一點,他說:「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盜夢團隊所作的工作和創作一部主流的好萊塢電影之間)。比如,當盜夢團隊首次站在他們自己創造出來的街道上,並審視它的時候,那種感覺和我們在拍攝之前進行技術考察和布置時的感覺完全相同。」

剩下還有兩個主要人物。大公司老闆Saito是投資者,在砸錢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參與其中;而盜夢目標Fischer則是觀眾,他在導演Cobb的帶領下,經歷了一場刺激且引人入勝的旅程,並在旅途的最後領悟到了早已遺失在心中的一份真情。Cobb是時光電影的偉大導演,不僅給觀眾帶來了追逐廝殺和恢弘的場面,同時也傳遞了人性與情感的真諦。

為了表達「電影如夢」的概念,《盜夢空間》並沒有將夢境刻畫得天馬行空,而是儘可能腳踏實地。影片也提到,將夢境改變得越離奇,做夢者越容易對身邊事物的不真實性產生警覺。這也是所有電影必須在懸念和真實性之間尋求平衡的另一種說法。如果觀眾在某部影片中看到一些不合情理的場景、荒謬的台詞或者糟糕的表演,那麼電影之夢很可能就會完全被破壞殆盡,觀眾也會陷入一片茫然。

Cobb不但是偉大的導演,也是偉大的藝術家,即使在雪地追逐的夢境里,他還能帶入他自己的一些想法,那就是Mal。這是導演主創論者的一時衝動,它會讓你在創作電影的過程中帶入你自己的想法、困擾和特殊事件。當然,也只有最優秀的導演才能做到這一點。很顯然,對諾蘭來說,帶入自己的想法是Cobb的弱點,但我懷疑,其他的電影製作者卻會將Mal視為Cobb得以成功的特殊元素。

《盜夢空間》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因為它本身就是所有電影努力奮鬥的過程。當你看完一部優秀的影片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獲得了全新的靈感,神經系統彷彿悄然重組,整個人都煥然一新。在很大程度上,《盜夢空間》就是這樣的作品,觀眾們一邊討論著他們的感受和理解一邊離開電影院。比起電影票根,這些在觀影之後獲得的全新想法和觀點將是這部影片留給觀眾更加持久的紀念品。

當然,我們也可以不將盜夢目標Fischer視為觀眾,而是夢境中的一個角色。老實說,我不太確定Ficsher在電影中隱喻的究竟是什麼,但重要的是,Fischer在雪地城堡中的心靈震撼是如此真實。不管他的父親是否真的在那兒,不管那隻風車是否真的躺在他父親的床邊,當時Fischer體驗到的情感是百分之百真實的。你在觀看的電影是否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並不重要,甚至其中的一些情節也許只是為了吸引人們的眼球,但如果一部電影打動了你,那麼它一定是真真實實讓你感動:你在觀看《飛屋環遊記》時候流下的眼淚是真實的,即使你在銀幕上看到的一切都完全不可能發生在現實世界裡。

對Cobb來說,他心路旅程的意義更加深遠。他雖然沒有像Fischer那樣的父子芥蒂,但是他一直沉溺於妻子的死亡無法自拔(見注釋)。雖然不是完全的對應,但是Fischer的心靈旅途也某種意義上反映了Cobb的心靈旅途。這對諾蘭來說十分重要,他的電影里包含了很多個人要素——包括他所感興趣或關心的——但不一定是直接與他相關的。另一些電影製作者(比如費里尼)也許會拍攝一部直言不諱的自傳式電影,但諾蘭或Cobb卻不是這樣做。他們的電影(或夢境)反映了他們所經歷的事情,但不是簡單的完全對應。在《電影評論》里,諾蘭說他從未接觸過心理分析學:「我只是用拍攝電影來達到這樣的目的,因為我和我的職業有著強烈的關聯。」

《盜夢空間》在很多方面跟去年夏天的《無恥混蛋》遙相呼應,在那部影片中,昆汀塔倫蒂諾通過改變歷史向「電影改變世界」致敬;而在《盜夢空間》里,諾蘭則告訴世界,電影這一台終極夢境分享裝置可以改變每一個人的思維。從電影本身的範疇來說,整部電影就是一個夢境,而在更廣泛的層面來說,它更是諾蘭的一個夢境。諾蘭夢見了Cobb,並通過Cobb的故事尋求啟示,而這個過程和影片中Cobb通過Fischer在其夢中的旅程,發現心結並升華自我的過程是相似的。

整部影片都是夢境並不意味著逃避或是浪費時間,而是這部影片最終要表達的主題和意義。一切都是假的,但卻那麼那麼的真實,這就是電影。這種感受,相信每一位對電影懷揣熱忱的人都深有體會且充滿共鳴。

注釋:若你接受整部電影都是夢境這一解讀,那麼討論現實中Mal究竟有沒有死是毫無意義的,也許她只是離開了Cobb。不論她是生是死,Cobb在腦海深處經歷的悲痛都是真實的——總之,他失去了她。

P.S.一個下午翻譯的,我驗算了幾遍,應該能夠基本看得明白,有不明白的地方請移步原文

科學,行進在惡搞里……II

營養學獎: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馬希米拉諾·贊匹尼(Massimiliano Zampini)和英國牛津大學的查爾斯·斯彭斯(Charles Spence)。
他們發現通過改變洋芋片發出的聲音可以使食用的人誤認為它們比實際上的更脆更新鮮。

和平獎:瑞士聯邦非人類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Swiss Federal Ethics Committee on Non-Human Biotechnology)以及全體瑞士人民。
他們通過了一項法律,即植物也是有尊嚴的。

考古學獎。巴西聖保羅大學的阿斯托佛·G·米洛·阿勞約(Astolfo G. Mello Araujo)和約瑟·卡洛斯·馬賽里諾(José Carlos Marcelino)。
他們研究了犰狳是如何通過破壞考古遺跡結構從而攪亂歷史研究進程的。

生物學獎:圖盧茲國立獸醫學校的瑪麗-克莉絲汀·卡蒂埃格思(Marie-Christine Cadiergues),克莉絲戴·如貝爾(Christel Joubert)和米歇爾·弗朗(Michel Franc)。
他們發現生活在狗身上的跳蚤比起生活在貓身上的跳蚤來要跳得更高。

醫學獎:美國杜克大學的丹·艾瑞里(Dan Ariely),麻省理工學院的瑞貝卡·L·韋伯(Rebecca L. Waber)和新加坡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吉·卡門(Ziv Carmon)。
他們證明了售價比較高的安慰劑(事實上並無療效)比起售價比較低的安慰劑更有效。

認知科學獎:日本北海道大學的中垣俊之,名古屋的山田裕康,廣島大學的小林亮,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細胞科學技術前兆研究中心的篤史,東北大學的石黑章夫和匈牙利塞格德大學的艾格塔·托斯。
他們發現粘菌具有解謎的能力……

經濟學獎: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傑弗里·米勒(Geoffrey Miller),約書亞·泰伯爾(Joshua Tybur)和布蘭特·喬丹(Brent Jordan)。
他們發現了膝上艷舞舞女在排卵期往往能夠得到更多的小費。

物理學獎: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海洋觀測計劃(the Ocean Observatories Initiative at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多利安·雷默爾(Dorian Raymer)和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的道格拉斯·史密斯(Douglas Smith)。
他們用數學的方式證明了疊在一起的細線,毛髮之類的東西都會不可避免地自發糾纏成結。

化學獎:有兩組獲獎者,他們分別是:波多黎各大學的莎莉·A·安皮耶爾(Sharee A. Umpierre),美國新英格蘭生育中心的約瑟夫·A·希爾(Joseph A. Hill),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和哈佛醫學院的德博拉·安德森(Deborah J. Anderson);以及台灣台北醫科大學的洪傳岳,謝茶唱,吳珮芬和姜必寧。
前者發現可口可樂是一種有效的殺精劑;而後者發現事實並不是如此。

文學獎:英國倫敦卡斯商學院的大衛·西姆斯(David Sims)。
他因他可愛的書面報告「你個雜種:一份關於公司團體中憤怒體驗的描述性探索」而獲獎。

好,今天人家還要

——在網上無意聽到一首叫《加州招待所》的英文歌,感覺不錯,但我聽的這個版本是64K的MP3,我想找音質更好一些的聽。不知為什麼在網上搜不到,看來是比較冷門的,不過真的很好聽。

——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是「神鵰樂隊」唱的

——看來樓主一定也會喜歡《斯卡布羅菜市場》和《昨天啊再來一次吧》……

——還有《這段情怎麼移啊也移不走》你也一定喜歡……

——請問LZ聽過《解放的主調》和《我的心臟依然繼續下去》這兩首歌沒有?沒聽過一定要聽,都說很經典哦!

——還有那個最近幾年走紅的《上帝不帶把兒》(又稱《上帝是個小閨女兒》)也不錯……

——還有《不要弄壞我的心臟》,《英俊的男人》

——《昨天啊再來一次吧》是什麼歌,我太老土了,沒聽過。只知道「木匠兄妹」的那首《耶穌他爹玩什麼》……

——《走國道,我回家》,《黑豬》,《不走腦子小聲講》《我為了你做了它》,《血上加血》,等也是不錯的石頭歌。

——還有小甜甜的《再來一個嬰兒》也不錯……

——補充下,昨天晚上聽了個:《當媽媽臨盆時》,感覺不錯……

——大家都這麼有興緻,俺也貢獻幾個,俺們村的大叔大媽可耐唱了:《俺就是打電話告訴你俺稀罕你》、《把俺的喘氣兒拿走吧》……

——總說這些老歌沒意思,我給樓主推薦幾首新歌吧。第一個不算很新了,「巷子里的小伙兒」唱的《越長越愛你》。還有「西北漢子」唱的《俺的愛》也不錯。

——這個童鞋米文化,什麼《昨天啊再來一次吧》,明明這歌叫《好,今天人家還要》……

來自水木清華社區……至今仍有幾首解讀不能……囧……

加州招待所:Hotel California (Eagles)
斯卡布羅菜市場:Scarborough Fair (Sarah Brightman)
昨天啊再來一次吧:Yesterday Once More (Carpenters)
這段情怎麼移啊也移不走:Right Here Waiting  (Richard Marx)
解放的主調:Unchained Melody (The Righteous Brothers)
我的心依然繼續下去:My Heart Will Go On (Celin Dion)
上帝不帶把兒:God is a Girl (Groove Coverage)
不要弄壞我的心臟:Don’t Phunk with My Heart (Black Eyed Peas)
英俊的男人:Pretty Boy (M2M)
耶酥他爹玩什麼:Yesterday Once More (Carpenters)
走國道,我回家:Coutry Road, Take Me Home (John Denver)
黑豬:Hey Jude (Beatles)
不走腦子小聲講:Careless Whisper (Wham!)
我為了你做了它: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 (Bryan Adams)
血上加血:Too Much Blood (Rolling Stones)
再來一個嬰兒:Baby One More Time (Britney Spears)
當媽媽臨盆時:When a Child is Born (Johnny Mathis)
俺就是打電話告訴你俺稀罕你: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 (Stevie Wonder)
把俺的喘氣兒拿走吧:Take My Breath Away (Top Gun)
越長越愛你:As Long as You Love Me (Backstreet Boys)
俺的愛:My Love   (Westlife)
好,今天人家還要:Yes! Today Once More… -___-
By 某S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