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糾結於標題,它只不過為了概括達倫·阿羅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所執導的影片關鍵字(之一)而已。囧。
開場白是不是有點熟悉呢?是的,去年9月份,寫過一篇「失憶蝙蝠的夢境和尾行偵探的魔術」,介紹了好萊塢天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影片。而這次介紹的被稱為好萊塢鬼才導演達倫,和克里斯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在1998年推出黑白膠片處女長片一鳴驚人;在獲得首筆投資之後,都在2000推出第二部長片,驚艷四座,躋身一線導演的行列;都在2009年推出了最重要里程碑作品;都在2010年推出新作再掀高潮。
第一部真正接觸達倫的作品是最近的《黑天鵝》(Black Swan)。這是一部優美至極的黑暗影片,之所以說優美是因為作品以芭蕾為題材,而說黑暗則因為體裁涉及了心理懸疑和驚悚元素。影片的劇情乏善可陳,甚至可以舉出很多類似的經典影片,珠玉在前,想要再上一層,可謂難上加難。可是達倫卻做到了,一是基於他愈漸成熟的敘事手法,二是基於主角們的精湛演技。不得不提,達倫是一個十分擅長將演員的演技發揮到極致的導演,每一部影片,演員都有著近乎完美的表現。在《黑天鵝》中,幾乎每一個觀影者都會被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這位29歲美麗高材生的演技所折服。不得不說,從唯唯諾諾到慾望掙脫枷鎖,她每一個眼神的變化都讓人為之驚嘆。因為這部影片,波特曼摘得了各類獎項的14個最佳女主角桂冠,而這部影片總共則拿下了36項獎項,足見本片在影評界的一片讚譽。
正是由於《黑天鵝》,我開始補完達倫的作品,從《數字漩渦》(Pi)到《摔跤王》(The Wrestler)。達倫的影片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影片涉獵何種類型,導演總能呈現出強烈的現實意義。他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數字漩渦》就是如此。《數字漩渦》講述的是男主角因為追求真理而走向毀滅的故事,雖然超現實、荒誕、誇張的元素充斥其中,但是觀影者不難從中讀到科學和信仰之間強烈的衝撞,是堅持追求所謂的真理?還是享受身邊的陽光?影片中的這句話會告訴你答案:「飛得太高,會被陽光灼傷」。除了題材涉及數學和宗教,實驗性的獨立影片風格也讓這部影片十分討巧,各種蒙太奇和配樂的完美結合讓這部處女作為達倫拿下了包括聖丹斯電影節最佳喜劇類導演獎在內的9項大獎。
達倫的第二部作品《夢之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集合了艾倫·鮑斯汀(Ellen Burstyn)和詹妮弗·康納利(Jennifer Connelly)等一眾明星。戲骨艾倫自然不用多說,金球和小金人的保證可是貨真價實,她也因為這部電影再拿11項大獎,並獲得金球和奧斯卡提名。而詹妮弗也因為此片拿到5項提名,而就在第二年,她因《美麗心靈》(A Beatiful Mind)拿到了金球和小金人。《夢之安魂曲》雖然選用了毒品和性這兩個90年代好萊塢最鍾愛且用到泛濫的題材,但是由於演員出色的演技和影片絕望的基調獲得了觀眾和影評界的一致好評。還是忍不住讚歎艾倫在此片中的表現,據說在和兒子對話的那場戲,她激情澎湃地講述自己變老的滋味,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忍不住痛哭流涕。孤單的她,為了能夠穿上已故丈夫和兒子最愛的紅色連衣裙登上舞台表達對他們的思念,不惜用興奮劑減肥到精神恍惚。無盡的思念、孤獨和絕望被Burstyn刻畫得淋漓盡致,甚至連她自己也表示,這是她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表演。除了演員合力超強,影片風格仍然延續了達倫的獨立風格,期間仍然能看到《數字漩渦》中常見的蒙太奇手法,十分具有視覺衝擊。這部影片拿下了20項大獎和包括奧斯卡在內的35項提名。
達倫在沉寂六年之後推出第三部導演作品《珍愛泉源》(The Fountain),之所以一拖再拖是因為原計劃的男女主角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和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因為檔期問題無法配合,最後主角也換成了相對廉價的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和蕾切爾·薇茲(Rachel Weisz),雖然後者也曾獲得過金球和小金人的雙重嘉獎。應該說這部影片是達倫充滿野心的作品,以科幻體裁入手,糅合信仰、宗教、神話等元素,講述了生命和愛情的故事。由於影片過於晦澀和黑暗,而且涉及太多類似輪迴和禪這樣的東方信仰,因此在西方的評論界並不被看好。另外,這部影片是達倫影片中唯一一部非直線敘事的影片,但是也可以理解為主線中主角思維的交錯。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手法太過新穎,導致了影片的敗走。其實,只要理解看似「前世」、「來世」都是浮雲,它們只不過分別是女主角的寓言故事和男主角的思索過程,理解影片只有一種解讀,那麼峰迴路轉,你會看到在不同角度的塑造下,這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更顯豐滿動人。仍然要稱讚一番兩位主角,尤其是蕾切爾在醫院說道:「在那一刻,我被完完全全地……包圍著」的時候,那雙噙滿淚水的雙眼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和因為信仰而溫暖無比的複雜感情,不禁讓人為之動容。直到現在,這一幕還殘留在我的腦海里,印象深刻,揮之不去。另外,影片用微縮模型再現星雲坍塌的夢幻般場景比CGI更加美輪美奐,讓人驚嘆。雖然評論呈兩極分化,這部電影還是拿到了6項大獎和包括金球在內的14項提名。
2009年,達倫轉手拍攝傳記風格的劇情片《摔跤王》,由蒼老得幾乎認不出來的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扮演一位二十年前名噪四方的摔跤手。但如今,在重負和藥物之下,他的職業生涯被判了死刑,退休之後,迎接他的只有無盡的孤獨和失落。無依無靠的他在生命最後一刻選擇了回歸,回歸那個為他狂熱的榮耀舞台,帶著曾經的無上榮光。在《摔跤王》里,達倫第一次擯棄了所有華麗的蒙太奇,用最樸實最自然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這一出充滿悲情的故事,節奏從緩至急,讓人慢慢拋開雜念直到中段才完全沉浸,最後欲罷不能。米基因為這部影片拿到了金球獎在內的11個大獎和奧斯卡提名,而他自己就是這個角色的最佳寫照:80年代的偶像明星,90年代開始轉投拳擊界,在那裡,他付出了青春——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換來的卻是無數的傷痕和家庭的破碎。影片中最讓人唏噓的就是米基和女兒對話的那一場戲,米基彷彿就是在講述自己的往事一般,讓人無限感傷。因為米基出色的演技和達倫水到渠成的敘事手法,影片斬獲了各類獎項的36項大獎和包括奧斯卡在內的28項提名,贏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評,達倫再次將事業推上了新的巔峰。
P.S.,從總體來說,達倫的影片類型多樣,但都保持了極高的水準,畫面都極具衝擊性,風格都偏陰暗,都張揚了濃郁的現實主義情懷。看達倫的影片,你可以享受到最精湛的演技,感悟到生命和愛。
P.S.2,值得一提的是,《數字漩渦》打開了作曲家克林特·曼塞爾(Clint Mansell)的電影原聲之門,而達倫的全部五部影片的原聲均由克林特操刀,在原聲界廣受好評。
最後是達倫執導影片的評分
Pi (1998)
IMDB:7.6
Rotten Tomatoes: 85% (Users) / 86% (Critics)
Yahoo! Movies: B (Users) / NA (Critics)
Metacritic: 7.7 (Users) / 72% (Critics)
Requiem for a Dream (2000)
IMDB:8.5 (Top 250: #63)
Rotten Tomatoes: 93% (Users) / 78% (Critics)
Yahoo! Movies: B+ (Users) / NA (Critics)
Metacritic: 8.7 (Users) / 68% (Critics)
The Fountain (2006)
IMDB:7.4
Rotten Tomatoes: 73% (Users) / 51% (Critics)
Yahoo! Movies: C+ (Users) / C+ (Critics)
Metacritic: 8.0 (Users) / 51% (Critics)
The Wrestler (2008)
IMDB:8.2 (Top 250: #157)
Rotten Tomatoes: 86% (Users) / 98% (Critics)
Yahoo! Movies: B+ (Users) / A- (Critics)
Metacritic: 8.1 (Users) / 81% (Critics)
Black Swan (2010)
IMDB:8.7 (Top 250: #51)
Rotten Tomatoes: 90% (Users) / 88% (Critics)
Yahoo! Movies: B+ (Users) / A- (Critics)
Metacritic: 8.5 (Users) / 78% (Cr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