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獅子王!

再見獅子王!

昨天早上早早起來(其實也不早了)收拾了一下就跑倫敦去了……嗯,去看音樂劇《獅子王》了,當時同學問我們要不要看的時候,我就想起來幾年前曾經看到過它來上海公演的宣傳資料,印象中似乎十分不錯,於是就答應了。

昨天的倫敦傾盆大雨,還好交通很方便,沒多久就到了著名的蘭心大戲院。蘭心大劇院是倫敦比較大的劇院,戲院的座位以縱向分布,為三層,總共可以容納兩千餘人。自從1999年開始蘭心大戲院開始上映音樂劇《獅子王》,所以整個戲院的內部全都裝飾的很有非洲風格(?),連幕布都是特製的……

燈光暗下,大家開始鼓掌喝彩,於是第一幕就把本猴給震住了:機關重重的舞檯布置,壯美悠揚的音樂,多彩炫目的燈光,還有創意十足的服裝道具……隨著劇情的進行,小時候看過的內容又一幕幕重現了,讓人看得是一陣陣的雞皮疙瘩……太感動了……

中間快進……

經過三個多小時,《獅子王》在一陣陣掌聲和笑聲中落幕,之後是長達五分鐘的謝幕和沒有間斷的雷動掌聲和喝彩聲。有意思的是當反派刀疤謝幕的時候,是一片噓聲,而木法沙和辛巴父子登場的時候,則是全場最熱烈的時候,看來,觀眾們看得很入戲啊!(木法沙為救辛巴犧牲的時候,本猴看到好多人在抹眼淚噠……)

散場出來,忍不住買了40鎊的紀念品,包括一張《獅子王》的百老匯原聲大碟……之後吃了日本料理,逛了下街,挖哈哈,現在英國各地都開始Summer Sale啦!

流水帳完畢!謝謝!


位置不好,但是一點都不影響觀看!

湖光,山色——雪絨花特快

湖光,山色——雪絨花特快

湖光——洛桑,蒙特勒

概覽:萊蒙湖(Lake Leman)最美的風光便是位於洛桑(Lausanne)和蒙特勒(Montreux)之間的區域了,優美的歐洲湖邊小鎮,法式建築和乾淨的街道讓人很想躺在這裡的陽光微風裡好好睡上一覺,不過,除此之外,蒙特勒那座漂浮在萊蒙湖畔的西庸城堡(Chateau de Chillon)更有特色。

這個宛如迷宮般巨大的城堡建於公元九世紀,曾先後被用作為城堡,府邸和牢房等,更因為英國詩人拜倫筆下的《西庸的囚徒》而聞名世界。

後記:萊蒙湖真是太大了,沿途兩天都圍繞在這個湖打轉,本猴覺得最美的還是洛桑南部的湖濱小鎮烏西(Ouchy),雖然本猴原來只是來參觀這裡的奧林匹克博物館的,但是似乎這裡的風景更加讓本猴留連忘返。那裡空氣清新,花木茂盛,整個街道就坐落於湖畔,讓人心曠神怡。而蒙特勒的西庸城堡更是讓本猴驚嘆,這個其貌不揚的城堡沒想到內有乾坤,原本一個小時搞定的地方卻讓我們花了兩個小時。因為裡面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一會兒花園,一會兒地窖,一會兒塔樓,一會兒秘道,經過幾個房間就是一個岔路,要不是手上拿著地圖,估計進去就出不來了……西庸城堡不僅結構複雜,而且內容也很豐富,陰森的大牢房和行刑室讓人毛骨悚然,高聳的瞭望台可以讓人俯瞰整個蒙特勒和萊蒙湖畔,數不勝數的彌撒和禱告室又為城堡抹上了沉重的宗教色彩,而地窖的酒坊,古時鐘,秘道和古老的傢具還讓人看到了活生生的歷史。

如果有機會去瑞士,本猴認為,西庸城堡是第一個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

湖光——因特拉肯,勞特布龍嫩

除了萊蒙湖區,瑞士另一個著名的湖區就是布里恩茨湖(Lake Brienz)和圖恩湖(Lake Thun)了,這兩個湖一東一西成長條狀分布,而兩個湖的中間,就是美麗的小城因特拉肯(Interlaken)。這個小城很熱鬧,也很乾凈,一邊是綿延的高山和河流,另一面是平原,遠處還可以正面眺望歐洲屋脊——少女峰。

勞特布龍嫩(Lauterbrunnen)是離因特拉肯不遠的小鎮,因為那裡有眾多的瀑布因此又被叫做瀑布鎮。那裡最著名的瀑布就是特呂默爾河瀑布(Trümmelbachfall)了。這是世界上唯一的冰河瀑布,而且與其他瀑布不同,它不是落於懸崖而是在山崖內部急流直轉,轟鳴著經過數個山洞才得以見天日。

後記:因特拉肯著實美麗,而我們住的小鎮更加美麗,那就是位於布里恩茨湖畔的村莊艾瑟爾沃(Iseltward),這個村子人口不到一百,但是卻有很多的湖邊別墅和旅舍,因為這裡的風光是在太美了,本猴就住在湖邊,一打開窗戶就可以看見整個布里恩茨湖畔,好想搞只船來劃劃,可惜那些小船都是私人的,自己造船又欠點時間,於是就算了……至於勞特布龍嫩,本猴只能說「踏遍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本來去特呂默爾河瀑布是有公車的,可是因為景色宜人,我們才決定一路走沿著田野走過去的,滿地的野花,滿山的瀑布,漫天的藍天白雲,耳邊還不時傳來奶牛脖子上清脆的鈴當聲,真是讓人如痴如醉……然而走了半個多小時,太陽開始烤的我們汗涔涔……一路上,除了只有零星的車輛外半個人影都沒有,而且指向瀑布的路牌也突然失蹤了,於是,我們就在山間迷路了……還好我們兜來兜去,好不容易逮著幾個人,終於花了一個多小時走到了特呂默爾河瀑布。

這個瀑布太壯觀了,剛進去的時候只看見一個三米不到的小瀑布,心想完了完了被騙了,結果發現邊上還有一個台階上去,走進一看,原來這個瀑布隱蔽在山岩里,要走進去了看得見。看完本來就想走了,結果發現邊上還有一個向上的台階,納悶說瀑布都看了,上去還能有什麼啊,但是秉著「不能虧了門票」的想法,我們還是選擇拾級而上了。只見山岩在階梯迴轉中形成一個一個岩洞,而耳邊的轟鳴聲越來越響,直到整個腳下都在顫抖。這就是山洞內的瀑布啊,本猴就看見巨大的瀑布從眼前的山洞轟出,直瀉下腳邊的小湖,再形成另一個瀑布沖向下一個山洞。頭頂是山岩閉合而成的一條細細的縫隙,剛好能透過一點陽光看到這一幕幕壯觀的景象。接著,階梯進入了山洞內部,這裡完全沒有光線,要靠人工的燈光來照路,冰川瀑布的寒氣十足,整個山洞內透著一股強勁的寒流。瀑布一直打進山體內部,在漆黑的山洞裡能看見這樣壯觀的瀑布,這是何等的震撼啊!

如果有機會去瑞士,本猴認為,特呂默爾河瀑布是第二個不能錯過的景點!另外,最好上山用走的,下山可以乘坐打在山體內部的神奇觀光電梯下來!

山色——策馬特,勞特布龍嫩。

概覽:策馬特(Zermatt)是瑞士南部一個以旅遊為主的峽谷小鎮,冰川融化的河流經過小鎮,給小鎮帶來了勃勃生機。這個小鎮也是通往馬特洪峰(Matterhorn)的起點;而勞特布龍嫩則是通往被稱為歐洲屋脊的少女峰(Jungfrau)的起點。

後記:對於策馬特的風光,還是只能說一個字,美。而前往馬特洪峰的旅途更是讓本猴難忘。由於坡陡路滑,我們必須乘坐齒軌列車上山,那天早上是多雲,雲層遮住了陽光,於是在列車上本猴一直擔心上去看不到什麼。隨著列車漸漸上升,我們進入了厚厚的雲層,車窗外是一片白茫茫的雲霧。當列車衝出雲霧的那一刻,全車的旅客都不自覺的發出了「哇——」的驚嘆聲: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藍天,和高高聳立在雲霧上的冰山,從未露面的馬特洪峰也突然現身,引得旅客一陣陣的驚呼,這就是人類面對大自然所受到的心靈震撼吧!

到了瞭望台,我們可以徒步走走,看看四周的雪山,因為馬特洪峰一直被雲霧遮擋,我們就決定等到雲霧散去……結果一等等了快兩個小時,馬特洪峰是沒等出來,臉倒是被晒傷了,整個兒一「高原紅」(目前仍在蛻皮中)……讓本猴又想到了東錢湖游泳那次,不過那次是曬了一個下午,可是這次只是兩個小時不到,果然在三千多米的雪山上曬太陽不是鬧著玩兒的……

少女峰比起馬特洪峰,在旅遊業上更勝一籌,觀光點也更高,整個觀光很大一部分在距離少女峰很近的山體內部,我們乘坐列車進入山體內部,通過鑿出的石壁觀賞少女峰,之後走過超級冷的冰窖,然後到達阿萊奇冰川(Aletsch Glacier),這是阿爾卑斯最大的冰川,一直延綿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從這裡開始,由於比馬特洪峰更高,所以整個戶外觀景區域都已經是絕對的雪原了,一片無邊無際白茫茫的。太陽的直射加上冰雪的反射,刺的人睜不開眼睛(回到山洞裡面以後適應了好久才能看見,差點以為自己得了雪盲症,嚇死了)。說到那個戶外雪原,本猴還在那裡小滑了一下雪,把手臂也給蹭破了。鑒於雪地太難爬,我們就沒有繼續前往冰川,直接坐電梯來到了最高的觀光點,目指少女峰!哈哈,那樣的直接伸出雪山懸崖搭出來的鋼筋觀景台讓好多恐高的人望而卻步呢!看,從腳下井字形的鋼筋中間望去就是萬丈深淵咯!這時連輕鬆走過過黃山鯽魚背和雁盪鐵索橋的本猴也要雙腿發軟啊!

雜談——列車和鳥語

瑞士不愧是一個旅遊國度,交通發達的不成樣子,從瑞士任何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即使在偏遠,要轉再多的車站,只要你選好第一班車的時間,絕對可以方便的到達目的地而且絕不耽誤時間。通常是前一輛車到車站,我們下車換一個站台,剛一上車,車子就啟動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了,完全不用擔心要花時間等轉車,也不用擔心誤點而趕不上要轉的車。

瑞士的鐵軌常常建在風景如畫的地方,而且還會翻過很高的山川,鐵軌外幾米的地方永遠都是湖邊或河邊,要不就是懸崖峭壁,實在讓人無法入睡。

瑞士的大多數火車聲音很輕,而且設有禁止說話的車廂,坐在那樣的車廂里,不誇張的說,就像變成了聾子一樣,安靜得可怕……

瑞士人說德語或法語居多,大多數人的英語不好,只是能勉強對話,有些乾脆不會說……西部的列車報站以法語為主,個別著名的地方會有英語報站,中部和東部開始有德語,而英語報站還是不多見。

來瑞士登雪山的亞洲人很多,尤其是日本和韓國,韓國人喜歡一家老小傾巢出動,而日本人幾乎是以中老年人居多。當然他們基本上都是跟團來的,連英文都不會講……於是在景點就會經常聽到一幫亞洲人在講聽不懂的鳥語,好不容易見到一群歐洲人,結果還是在講聽不懂的鳥語……

再見——雪絨花之國

六天的旅途一晃就過去了,感覺只是做了一個太美太美的夢,總覺得意猶未盡……湖光,山色,瑞士將人間的美景都收於囊下,這樣的國度,讓人怎能不陶醉呢?

嗯,就是這樣,對著天邊那一道彩虹說一聲,再見了,雪絨花之國!

(最後是照片,太多了,更多照片去相冊吧……)


日內瓦的大噴泉,為了慶祝歐洲杯,上面還掛了個可愛的足球!


美麗的洛桑烏西鎮


這就是其貌不揚的西庸城堡啦!


西庸城堡快放本猴出去!


美麗小鎮策馬特的風光!


坐在前往馬特洪峰的齒軌列車遠眺,我們就是從這個雲海底下的小鎮上來的!


雲霧繚繞中的馬特洪峰!


因特拉肯乾淨的街景。


這是在旅舍的窗前拍到布里恩茨湖的如畫風景。


列車上無意間拍下的布里恩茨湖,實在是太美了!


特呂默爾河瀑布的一處。


坐著索道列車向少女峰前進!


近距離觀賞少女峰,也就是右邊那一座啦。


少女峰附近的阿萊奇冰川。


位於盧塞恩的「沉睡的獅子」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萊茵瀑布。


坐著小船晃晃悠悠向萊茵瀑布前進!


瑞士之行戰利品!

批薩情緣

批薩情緣

第一次吃批薩是在什麼時候呢?應該是九年前的初夏去北京考試的時候,某人請我們吃了一頓批薩大餐。記得那是一個很小很陰暗的批薩店,燈光很像Pub的感覺,很擠很壓抑很想睡覺。這是本猴第一次吃這玩意兒,一放嘴裡就要吐了,本猴實在是沒吃過那麼難吃的東西,噁心的不行,什麼味道已經完全忘了,只記得有好多番茄。但是當時為了填飽肚子,本猴還是勉強吃了一些,然後就開始發獃了……記得第二天本猴就在賓館的垃圾桶邊吐了一地,印象中吐的都是紅紅的番茄……

從此,批薩給本猴留下了陰影,本猴發誓不再接近這個叫做「批薩」的東西……然而人總是這樣,說變就變,誰會想到當初恨得不得了的東西,在短短几年之後就又變得愛不釋口了呢……

第二次吃批薩又是什麼時候呢?應該是四年之後吧,當時和朋友前往蘇州旅遊,正盤算著去哪兒解饞的時候看見了必勝客的餐廳。其實這店名早有耳聞,但是卻不曾有機會吃過,雖然本猴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勸告朋友不要嘗試,但是在他的強烈要求之下還是硬著頭皮進去了。

首先那家必勝客餐廳給本猴的印象就是——金碧輝煌(……),然後服務員的態度又好得讓人乍舌,讓人感覺真是來到了天堂……(喂喂……)於是在服務員的推薦下我們就點了一個新品「和風輕舞」……大家可以想像,本猴對著熱氣騰騰的批薩充滿了抗拒,可是上面一片隨著熱氣舞動的木魚花卻不斷挑逗著本猴的好奇心和味蕾。終於,本猴經不住誘惑硬往嘴裡塞了一塊……霎那之間……三弦尺八,飛舞櫻花,竹林溫泉,火山噴發等等濃郁風味一齊在本猴嘴裡爆炸開了(請自行配上《中華一番》的經典畫面……)在於是,本猴就感動的淚流滿面了……

再從此,批薩在本猴心中的形象一下從萬人唾棄的胡漢三搖身一變成了「我愛拉芳」的劉胡蘭……回到溫州,本猴極盡形容詞的底線來大肆宣揚批薩的美味和木魚花的奇妙,逮一個說一個,整個兒一劉姥姥進大觀園……說來湊巧,剛好那是在2002年,必勝客剛在溫州落戶不久。本猴便迫不及待就拉著老爸老媽去吃那個木魚花,顯然他們也被這奇妙的創意吸引住了,看著批薩上跳舞的木魚花,甚至連本猴都一度以為他們是活的!

再於是,我們全家就愛上了必勝客。本猴呢,也就成了必勝客的常客,時不時就和朋友約在必勝客。記得2003年必勝客首度推出下午茶概念之後,我們就迫不及待想嘗鮮一下,為了等到1點半,我們在炎炎夏日裡煎熬,肚子餓了不準吃東西,口渴了不準喝水(因為下午茶可以無限續杯)。在KFC休息的時候,本猴實在忍不住了,去要了一杯冰塊,於是一大幫人可憐巴巴的吃著冰塊降溫解渴。等到了時間,我們像一群惡狼一樣衝進了必勝客,將N個批薩一掃而空癱軟在沙發上咕嚕咕嚕悠閑地喝起了飲料……

時間跳到了去年,本猴來到了英國,在街上看見了熟悉的必勝客,但是看著門口特價批薩的價格又望而卻步了。沒想到當天一轉身本猴又在超市裡發現了它的蹤影,價格十分便宜,於是便興奮的買了回來。這裡廚房的烤箱十分方便,將批薩放入烤箱,15分鐘後,一個熱氣騰騰的批薩就出爐了,擠上滿滿的番茄醬一口咬下去,挖——藍天白雲,西部風情,沙灘美女,熱帶雨林等等濃郁風味又一次在本猴嘴裡爆炸了……

到現在,本猴已經完全離不開批薩了,一個星期四次的頻率讓批薩成了本猴賴以生存唯一的固定食物(除了大米之外的)……

那麼,批薩到底有哪些原料呢?有請批薩小王子——本猴,為大家上上一課吧!

我們現在吃到的批薩大部分都是美式批薩,材料主要有(超市中的常用食材已加粗):

乾酪(Cheese),包括白乾酪(Mozzarella),菠蘿伏洛乾酪(Provolone),切德乾酪(Cheddar)和帕爾馬乾酪(Parmesan)。

調味料(Sauce) ,主要是番茄醬(Tomato Sauce),但也有用香蒜醬(Pesto Sauce),阿爾弗雷多細麵條醬(alfredo Sauce)和烤肉醬(Barbecue Sauce)的。

香料(Herbs),主要有羅勒葉(Basil),牛至葉(Oregano)和辣椒(Red Pepper)。

果蔬(Fruits and Vegetables),包括了大蒜(Garlic),洋薊心(Artichoke Hearts),茄子(Eggplant),橄欖(Olives),洋蔥(Onions),菠菜(Spinach),番茄(Tomatoes),燈籠椒(Bell Peppers),義大利椒(Banana Peppers),西班牙椒(Jalepenos)以及菠蘿(Pineapple)。

菌類以蘑菇(Mushrooms)為主。

本猴最愛的就是肉類(Meat)啦,主要有各種香腸(Sausage)包括義大利香腸(Italian Sausage),義大利辣味香腸(Pepperoni)或者義大利薩拉米香腸(Salami),火腿(Ham),熏豬肉(Bacon),碎牛肉(Ground Beef)以及雞肉(Chicken)或者是一些海鮮(Seafood),比如鯷魚(Anchovies),鮪魚(Tuna),鮭魚(Salmon)和蝦類(Shrimp)。

經過上述這些基本原料呢,可以組合出各種組合,本猴最愛的呢就是一款叫做肉類饕餮(Meat Fest)的批薩了,各種各樣的肉類,一次吃個夠,其次呢,菠蘿牛肉(Pineapple and Beef)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送上一首不搭界的《Summer Shadow》鋼琴版,嘿嘿,夏天快到了嘛……

00:00/00:00
♬-Summer Shadow by Orito Shinji from Air OST

1 2 3 4 5 6 7 8 9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