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住一樓,樓上的小孩經常玩彈珠,每次當本猴聚精會神擺弄玩具的時候,樓上總會傳來「噔———噔——噔—蹬蹬蹬蹬……」彈珠掉落最後滾動的聲音。這種聲音出現的頻率十分高,有的時候一天能聽見好多次……於是本猴便想著,樓上的小朋友是有多可憐啊,整天只能玩彈珠……而且經常是在半夜睡覺的時候。
於是,當我們在大院里躲貓貓經過二樓那戶人家的時候,本猴都會特別注意下,可是令人費解的是,那間房子似乎永遠都是黑乎乎的,一點都不像有小孩的樣子。後來本猴只好向爸媽告狀,說樓上的小孩很吵,老是把彈珠掉地上,然而他們總是想了很久,說樓上住的那對夫婦似乎的確有個女兒,不過應該比本猴大個六七歲,那時候也應該十多歲了,怎麼會整天玩彈珠呢?
雖然百思不得其解,日子還是在煩人的彈珠聲中一天天過去了。直到一個暑假住在外公家的某一天晚上,本猴的耳朵里突然傳來了一陣熟悉的聲音:「噔———噔——噔—蹬蹬蹬蹬……」
頓時,本猴起了一陣雞皮疙瘩,因為,外公家住頂樓……
呃,好吧,本猴不是在講鬼故事……只是在講一個真實的經歷,有趣的是,之後每次和同學回憶起這段經歷,大家都會引起共鳴,原來,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遇到過「樓上的彈珠」啊!
網上一搜,更是資料一大把,於是,困擾了不少人整個童年的「樓上的彈珠」之謎也就被科學解開了……
一開始,網上搜到的大多數答案都是說由於樓板間鋼筋的熱脹冷縮所造成的,但是在網友實驗之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那麼,所謂的真相就是——
一般天花板是上下兩層的細鋼筋作支撐,在灌漿的時候其實鋼筋不是筆直的被卡在水泥中,受到水泥漿的流動和重量可能會有向上或向左右的應力累積著,或著房子蓋好數年後,受到地震或地基小位移等等因素,細鋼筋又會產生新的應力。
在天花板的偏下層有電燈線路的管線出口,有溫度與空氣等等所以黴菌會沿著該孔開始逐步入侵水泥中縫細,細鋼筋與水泥接觸面是最理想縫細,黴菌多聚生於此,菌絲向四周開始侵蝕成一個中空型管道。當某根有應力鋼筋的周圍水泥被侵蝕到一定程度後便會在中空管道中來回彈動,這就是彈珠聲的來源。
所以實驗下一步就刻意製作符合要求的陳舊水泥塊後,中間夾入比鋼筋略粗的塑料棒形成中空道,水泥半干後拿出塑料管插入鋼筋,再從另一端灌一些水泥固定。結果,事實證明,細鋼筋在管道中彈動的聲音和彈珠聲是最像的。
這個推論解釋了:
一,聲音源不在牆內就在牆外,考慮許多人根本樓上無人住之類種種情形,且都是相似彈珠聲,因此聲音源必在牆內,牆內東西就是水泥、水管、鋼筋、電線這四種,既然熱脹冷縮已經排除,那這就是邏輯上唯一解釋。
二,既然多發生在下方鋼筋網,所以都是聽到從天花板傳來,樓上要聽到由地上傳來可能當時要剛好耳貼近地板,這機率就小多了,因為事實證明厚水泥隔音效果比想像中強,如果上方剛好放有大傢具就更難聽到了,且很少人天花板會貼東西,地板卻常常貼有瓷磚或木頭,更阻隔了聲音傳導。也許有人打地鋪睡覺時運氣好才會聽到吧。
三,這又解釋了為什麼幾乎沒人聽過牆壁傳出彈珠,因為隔間牆多半是磚牆根本沒鋼筋,機率就少太多,就算有;聽到什麼也會以為隔壁在釘東西沒什麼特別留意與記住的。
嗯,真相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