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細語影像

因為錯過了平遙放映,當看到BISFF北京國際短片聯展上海站的排片中有《當我望向你的時候(Will You Look at Me)》,毫不猶豫立馬預約了票。來看看這部紀錄短片這兩年來斬獲的獎項吧——2022年戛納電影節(Cannes Film Festival)酷兒金棕櫚短片獎、墨爾本國際電影節(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紀錄短片獎、萊比錫紀錄片電影節(Leipzig DOK Festival)國際紀錄短片獎、聖迭戈亞洲電影節(San Diego Asian Film Festival)國際紀錄短片獎、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獎、波哥大短片電影節(Bogota Short film Festival)最佳紀錄短片獎、代森扎諾電影節(Desenzano Film Festival)最佳短片獎、紐約紀錄片節(DOC NYC)特別推薦獎、Concorto電影節年輕評審團特別推薦獎、卡斯特羅維拉里電影節(Castrovillari Film Festival)最佳剪輯獎,2023年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最佳非虛構短片評審團獎、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電影節(Clermont-Ferrand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學生評審團特別推薦獎、Millenium電影節青年視覺獎、棕櫚泉國際短片電影節(Palm Springs International ShortFest)最佳紀錄短片獎……

去年第一次看完的時候,我曾經寫下了如下的影評:《當我望向你的時候》更像是兩代人價值觀衝撞的碎片。也許在這個故事裡,樹立的媽媽,作為「傳宗接代」觀念的受害者,才是最痛苦的人。如果她知道自己的孩子未來不能傳宗接代,那她還會選擇生孩子嗎?這無疑是一個無解的悖論。這也是為什麼,媽媽會在最後那一段令人心碎的對話中,認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怪自己生出了一個「怪物」。雖然影片採用的音畫分離的方式,但在影像片段和平淡的陳述中不難發現,樹立始終試圖追尋父母的身影,探索他們的過往。當我望向你的時候,你會回望我嗎?中英文呼應的標題精準地為整部影片打下了基調。樹立說,他很希望媽媽能夠看看他。他太渴望得到媽媽的認可了。誰不渴望呢?但媽媽的回答卻很讓人心碎。他多麼希望媽媽能夠接納他,能夠因為他的開心而開心。但在一陣陣痛哭聲中,他發現也許自己的媽媽才是更需要被接納的一方。

即便已經看過一次,但再一次看到樹立渴望記錄父母的畫面,又想到片名和最後的爭吵,我在BISFF現場還是不禁淚如雨下。雖然我已經站在牆角盡量剋制不要影響旁人觀影,但抽泣聲卻根本控制不住,甚至不得不用襯衣捂住嘴巴,結果還是動靜大到連隔了兩排坐中間的女生都傳來了紙巾。影片結束之後,作為純度極高的I人,我在連線QA環節竟然舉手上了台,問了關於片名中英文呼應以及概念和素材先後關係的問題……嘛,畢竟是千載難逢的同框時刻。具體的QA內容移步BISFF官網報道


圖片來自BISFF官方

奇點不熟兩趕場

春天到,各種書展彷彿是聞到了花香般蜂擁而至,挖空心思吸食文藝青年們的錢包,雖然不敢說自己是文青,但是格還是要裝一下的,只是奇點和不熟剛好排在了同一個周末分別在上海和杭州辦展,於是這註定將是一個趕場的周末。

這兩個地方相比,還是奇點的可看性更大一些,甚至這次上海站參展的藝術家比之前廣州站更對我胃口,只是地方實在太小人太多,入場限流大排長龍不說,到了裡面也基本很難擠進距離攤位最近的前排,只能在路中間的後排踮腳張望並被路人撞得歪七扭八。逛著逛著還碰到了某料酒品名Up主和友人吐槽「欸(二聲加四聲,表示受到驚嚇)怎麼這麼陽光藝術家不是應該很陰鬱明天就要去自殺的嗎」之類的。至於不熟,就沒有太多可說的了,不過選在了安藤忠雄的「良渚大屋頂」,場地還是很不錯的,哪怕沒有展也很值得來逛一逛。

兩天一晃而過,花錢的感覺真好,希望下次不要再花了(哭)。


奇點藝術節Aaazwork的攤位


玩具回春堂的攤位


史萊姆斯的攤位


奇點藝術節的隊伍從樓梯一直排到了江邊的二層通道,對,就是我先在拍照的地方,而且排到了二層通道盡頭還繞了一個圈排回到了通道入口……


不熟藝術節,攤位稍微空了一些,還能擺得下不少裝飾……


甚至還有不熟✕高建翔聯合呈現的藝術展「內外之物——身體的通道」


女書及周邊的攤位,雖然覺得還不錯,但也不太確定這樣的生意對文化保護到底有沒有幫助


不熟藝術節所在地——「良渚大屋頂」的側面,有Logo印著正式名稱「良渚文化藝術中心」


「良渚大屋頂」的另一側是緊貼著建築立面的人工水池,再邊上就是木本植物,這時候還開了些櫻花,很多人在賞花拍照,賞花划去


兩個展的戰利品合集,從左至右從上至下作者(個人或團隊)分別是識郎Gunpowder的「殭屍吉象」胸針,藝術插畫師小杜子的打碼書《非禮勿視》,謝凸的「皮囊」氣味香片X2,Dick Ng的「奇趣髮型會所」胸針、姜莉莎(女子搏擊俱樂部)「Boxing Bunny」胸針,Morecrew毛褲的「Keep Running」胸針,人山狸的「譚貓殿」粘土照片版,S.E.A的「朋克青年」胸針,Paperhelper的「美食怪獸」系列胸針X3,Maria Luisa(Fortuna浮途)的「萬靈重生」貼紙一大堆,Dadada的「機動摩托車隊」貼紙一堆加明信片一堆……

冬日水鄉,雕像和蘆葦盪

時隔五年,終於又一次在上海過年了。

除了打卡了之前爆滿沒有排到的阿嫲手作和新開的Arket,選擇了四季民福作為年夜飯大排三小時隊吃完趕回去還沒到春晚開場之外,這次的上海之行還去了遠郊的金山區和崇明區呼吸新春新空氣。

金山區最重要的景區就是楓涇古鎮了,雖然此前曾有過過年去上海周邊古鎮(朱家角)被人潮夾著進去夾著出來什麼都沒看到也什麼都沒吃到,但這次還是抱著去試試看的心態選擇了古鎮,倒也不是說楓涇古鎮有多麼值得一去,反正上海市內也實在找不到其他可以去的地方了,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楓涇古鎮非常寬敞,儘管遊客絡繹不絕地擠在楓涇三橋和邊上的美食長廊,但也不至於摩肩接踵水泄不通,想坐下來拍拍照歇歇腳吃點東西也是完全沒有問題。至於說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好像也沒有,諸如此類的江南水鄉要論排名也排不到楓涇古鎮,走過路過可以順道去看看,吃個丁蹄肉粽什麼的倒也不錯……

楓涇古鎮邊上還有一個中洪村也可以一併去看看,同樣屬於楓涇鎮。中洪村主打「金山農民畫」,曾在上世紀七十到九十年代紅極一時,最近又被當地打造成了「中國農民畫村」,入駐了全國其他地區的農民畫家工作室。不過因為春節,外地的畫家應該是都回家過年了,只剩本地寥寥無幾的畫家工作室還開門待客。雖然金山農民畫這幾個字聽著有些寒磣,不過說實話還是很值得一看的,看似兒童畫的畫法,而配色和構圖又有一定的美感,至少不是春晚的基調,這就已經讓人十分欣喜了,買幾幅小的掛牆上也能算是一種另類波普風吧(認真臉)。

離開金山區,一路往東北就抵達了崇明區。畢竟路途遙遠,抵達東灘濕地公園的時候也差不多已近中午。儘管陽光明媚,但依然抵不住凜冽的海風颳得人眼淚鼻涕一條條。整個濕地公園面積很大,沒過多久遊客就四散到了看不見的地方,以至於很長時間放眼望去整個公園也只有我跟我媽兩人而已。由於這個季節已經過了蘆葦盪最漂亮的時間,導致景緻不符我媽這個蘆葦盪狂魔的期待和預期,於是我們逛了兩小時就準備打道回府。

回程的時候又找了兩個可以順便一去的地方,豎新鎮前哨村和堡鎮東一號丁壩。前者在幾年前曾被打造成藝術中心,但是現在早已荒蕪人煙,主體建築里還能看到兩年前藝術展的殘骸,雖然展品大多已經撤走,但是牆上依然貼著海報,室內還有一堆堆建築垃圾,感覺是沒錢支付清拆卸費用導致垃圾一直擱置到了現在。目前,藝術中心不遠處還有一個巨型的娃娃頭雪糕吸引不少人來打卡,多少有點意味不明,這玩意兒之前好像在TX淮海出現過,復星國際中心也出現過,也不知道是同一根還是高仿,總之感覺可複製性也很高,完全沒興趣拍照。反倒是邊上徐震的作品《歐洲千手古典雕塑》更值得一看,此前因為疫情錯過了龍美的個展,沒想到意外在崇明島看到了,雖然雜草荒蕪,走近一點還得披荊斬棘,但是雕塑的局部細節真的值得把玩(不是,請勿觸摸)……堡鎮東一號丁壩,選擇這裡當然不是因為某青春悲傷文學改編影視作品的拍攝地,而是要在附近找一個看夕陽的地方實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了,雖然夕陽落下的方向是隱約可見的工廠大煙囪,但是丁壩本身的景色還是不錯,就是人稍微多了點而已……

那麼,這一次的春節旅遊就結束了,不知道明年又會在哪裡過年呢……嗯……可能還是上海?


楓涇古鎮楓涇三橋(清風橋、竹行橋、北豐橋)的石碑附近似乎長年都有這艘鸕鶿漁船,感覺每個人的遊記里都能看到他們……


在竹行橋邊上的一家肉粽店吃了蛋黃肉粽,很美味,然後順便拍了一下後面的鸕鶿漁船和北豐橋


中洪村,姚喜平和龔勤芳夫婦的工作室里擺了很多金山農民畫,最後只買了十來個冰箱貼回來送同事……


崇明島東灘濕地公園的蘆葦和鳥


公園裡是大片大片的人工湖和人工濕地,風景只能說還可以吧


前哨村藝術中心附近,出自徐震的《歐洲千手古典雕塑》,真的還滿震撼的


雕像的細節也真的很值得細細品嘗(?請勿觸摸)……


堡鎮東一號丁壩,比起丁壩本身,這裡的蘆葦更漂亮


好吧,我也要變成蘆葦狂魔了……

1 2 3 4 5 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