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晃晃的人间

这是SIFF上海国际电影节令人拍手叫绝的纪录片。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余秀华这个名字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诗篇标题只是大致在脑中存留过模糊的印象,说实话,我甚至没有把这两样东西联系到一起。即便是看到了,也觉得无非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女人以诗为名写了一些口无遮拦的下流话,引起了很多争议而已,就像是此前的「梨花体」和「乌青体」。这样的诗和诗人,在过去几年里的中国并不少见。

但最终,影片的呈现结果还是超乎了所有的预设和想象。

从影片的第一帧起,摄影风格就给整部影片定下了诗意的基调。无论是空镜还是人物的远景或特写,影片的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机位都经过精心挑选,通过前景物品的虚化和勾勒,凝结成所能展现出最美的构图。那荷叶中盛满一湾水和一条鱼的一幕,相信会另很多人难以置信那是未经雕琢的。在其他的电视纪录片或是节目中,描写农村的画面随处可见,但没有一幕能够媲美「摇摇晃晃的人间」,稻田、湖水,蝉鸣、鸟啼,这些很寻常的风景却在摄影的镜头下呈现出了中国乡村最古朴优美的风貌。

影片的主题非常明晰,那就是余秀华的婚姻,而备受关注的脑瘫、诗歌等关键词,反而一带而过。一个人的才华和内在,不必通过几本诗集来衡量,脱口而出的话才是真实的镜子。对于生活、成名或是爱情,余秀华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捅人心。它们不是鸡汤式的矫情金句,真实、刻骨而又充满智慧和幽默,这些话从一个脑瘫患者的口中说出,和周遭的健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毕竟,褪去外表、撕下标签,影片讲述的就是一个人,一个女人追求想要的人生的过程,无奈而坚定。

SIFF的第一场,正赶上「摇摇晃晃的人间」亚洲首映,影片在全场不时爆发出的阵阵笑声和掌声中落幕之后,迎来了最大的彩蛋——导演范俭、摄影薛明以及余秀华的见面会。这部在国际上载誉归来的影片预订将于7月在全国百城首映,虽然注定不可能大规模公映,但支持点映和众筹观影,有机会的话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摇摇晃晃的人间」点映版预告

魔都影展六芒星

在去年开始关注上影节,并看了两场电影,机械姬和小羊肖恩之后,于是今年决定正式加入抢票大军。纠结了半天,找了三位同事和两位同学帮忙,周六上午8点聚精会神盯着手机,紧张得手脚发抖。结果……售票系统崩溃了……还一崩崩了一上午……最后还算好,除了几部已有资源的影片没抢到,其他想看的12部都到手了。

于是,之后的两个周末,平均一天3部电影的赶场之旅就正式拉开了帷幕。由于都是不同影院,路程几乎都在半小时左右,因此那几天每天都在赶场,有时还要来回横跨黄浦江,如果用LBS记录的话,那么我每天的行程应该都仿佛魔都地图上画六芒星,有一种在进行什么奇怪祭祀召唤术的感觉。

推荐几部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吧。

A Couple in the Hole,洞中的情侣。其实中文应该翻成洞中的夫妇比较合适,因为整个故事说的基本上就是,嗯,一对生活在法国的英国夫妇在痛失爱子之后,妻子精神异常,只能和丈夫生活在山洞里的神叨叨的故事……也许只有我这样的神经病才会迷恋这样神经病的电影,饰演咕噜(误)的Kate Dickie太迷人了,Corrine Masiero也很抢镜。虽然剧情有点鬼扯,但是摄影风格很棒,情节展开上也张弛有度。影片前段几乎没有对白,大部分的故事行进都很慢,山洞中两人的日常交织着山林的风景,营造出一种压抑感。直到妻子被毒蜘蛛咬后,故事情节才开始不紧不慢的推动开,但是大多数人看完应该是……WTF我究竟看了些什么!导演究竟说了些什么!……嗯……还是那句话,它就是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神叨叨的电影,却能让一些人如我神清气爽。

Lo Chiamavano Jeeg Robot,They Call Me Jeeg Robot,他们叫我吉克。如果你是漫威式超级英雄片的重度沉迷者,那么也许这部影片会让你觉得有点脏。毕竟他说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时常作奸犯科的中年混混偶然获得了超能力的故事。整部影片政治不正,三观不正,就连唯一的女主角都是个精神病患者。更让人惊讶的是,这部并不剑走偏锋但处处充满个性元素的影片直到在最后的尾声,才让主角完成了从反英雄主义到英雄主义的蜕变,可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尽管他行使正义的出发点依然还是出于私利,但一个让人为之拍手叫好,为之动容的超级英雄跃然眼前。另外,夹杂在故事中的东映动画「钢铁吉克」的元素也让人明白,原来情怀竟然可以卖得如此不露声色,它不仅将暗线升华,推动主线,还给影片增添了一分独特的Cult感和Geek感。

Der Nachtmahr,The Nightmare,夜魔附身。一部省钱到不行的独立惊悚悬疑片,开场长时间的闪屏和电噪虽然没有如同影片前的警告一样引发观众癫痫,但是估计着实让现场一些老头老太太如坐针毡。异形的造型也蛮省钱的,特效只能说及格,尾段女主觉醒之后的Punk造型帅到全身鸡皮,包袱托盘而出,让人觉得Creepy Freaky Cool!影片十分稚嫩,但是完整的表现了女主的成长过程,寓意清晰、明确。另外,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透露出了导演是个不折不扣的科幻迷,除了异形形象像极了ET之外,女主房间里的电视里播放的也是NASA的纪录片。

Le Tout Nouveau Testament,The Brand New Testament,超新约全书。一部典型的欧洲影片,充满童趣的黑色幽默荒诞剧。影片将对宗教的反思和对人生的反思,通过小萝莉的奇幻视角来呈现,营造出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反差萌,全场笑声不断。由于采用了分段式的叙事手段,影片的节奏十分紧凑,观影过程就像是一场嘉年华般,从开篇到结束,欢乐又充满内涵,虽然所谓的内涵也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越是通过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讲出来,就越吸引人。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hristophe Beaucarne的摄影术,很多超现实的光影变幻不仅使不同人物不同场景的情绪渲染力倍增,也让捕捉到了这些变化的观影者会心一笑。

Victoria,维多利亚。这是一部原计划要在上影节看,但是刷票失败后只能在电脑上看完的影片。影片开场不到10分钟就想要放弃了,但是Laia Costa自然毫不做作的演技和长镜头的跟拍让影片仿佛纪录片一般吸引人不自觉的看了下去。尽管影片的前半段漫长且催眠,但同时也深刻且立体的塑造了Victoria这个人物——一个普通的在德国打工的西班牙女孩。中段开始,剧情像过山车般急转直下,Victoria的疯狂之旅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是影片一镜到底的拍摄让人的心始终提着,最后一刻,所有悬着的情感都随着歇斯底里的Victoria的口水喷涌而出,燃烧殆尽。

Eye in the Sky,天空之眼。另一部刷票失败的影片。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意图十分明确的政治宣传片。虽然最终,反恐行动成功,但它通过小女孩一角大大粉饰和美化了军事行动的决策过程,因此,这部影片遭到了一些包括西方观众在内的恶评。不过实事求是的说,影片无论是在表演还是气氛渲染上都是成功的,尤其是Helen Mirren在决策时的忐忑急切让人印象深刻。不过硬伤就是这个决策过程显得太过漫长了,整个弦绷了数十分钟,最终又是一个不算圆满的结局,以至于看完之后让人觉得精疲力竭。


A Couple in the Hole
IMDB: 5.6
Rotten Tomatoes: 100% (critics) / 28% (users)
Metacritics: NA


Lo chiamavano Jeeg Robot / They Call Me Jeeg Robot
IMDB: 7.7
Rotten Tomatoes: NA (critics) / 94% (users)
Metacritics: NA


Der Nachtmahr / The Nightmare
IMDB: 7
Rotten Tomatoes: NA (critics) / 78% (users)
Metacritics: NA


Le tout nouveau testament / The Brand New Testament
IMDB: 7.2
Rotten Tomatoes: 81% (critics) / 68% (users)
Metacritics: 80 (critics) / NA (users)


Victoria
IMDB: 7.7
Rotten Tomatoes: 84% (critics) / 83% (users)
Metacritics: 77 (critics) / 8.1 (users)


Eye in the Sky
IMDB: 7.4
Rotten Tomatoes: 95% (critics) / 84% (users)
Metacritics: 73 (critics) / 6.9 (users)

超级机器羊羊羊

趁着去魔都看Rie Fu演唱会,顺便看了两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参展影片,Ex Machina和Shaun the Sheep Movie。这两部英国影片在第一季度的时候就已经在本土上映了,因此也都已经有高清DVD发售或数字下载了,但是一直没有时间看。根据一些国外观众和国内看过影片的人的评价,两部影片的口碑都非常不错,再加上题材又对味,电影节又刚好有合适的场次(感谢生抽同学的转让),于是赶在最后时刻才入了票。

对于机器人题材,今年比较让人期待的应该就是Chappie和Ex Machina了,但看完之后一对比,就会发现Chappie显得肤浅和幼稚不少。Chappie花了很大笔墨在介绍近未来人与机器人共存的世界观上,线索多散浅。很多时候,由于影片对人与人的关系——这一本应隐喻的内涵——描写得过于直白,结果致使这一隐喻的载体——人与机器的关系——显得鸡肋十足。看完全片,更像是读完了一本寓意不深,结局倒是挺完美的童话故事,唯一的亮点就只剩南非组合Die Antwoord的本色演出和他们那几首抢耳的歌曲了。相反,Ex Machina淡化了世界和年代背景,将整个故事聚焦于一个封闭场景里的四个角色身上,使得观众从一开始就沉浸在影片的主题当中。虽然关于人工智能暴走的影片多得不胜枚举,但是Ex Machina无论是在氛围、叙事,还是在角色的造型、表演和对白上都标新立异,个性十足。说到氛围,影片通篇采用了冷色调处理,不但模拟人工智能给人带来的金属感,也很贴合影片的悬疑基调;而谈到叙事,不少人认为影片节奏缓慢,情节拖沓,但我却认为影片的节奏恰到好处。影片前部分从断电开始,就如鱼饵一般吊足了观影者的胃口。Nathan喝醉之后,高潮忽然降临,一个一个包袱逐渐揭开,意外却又水到渠成。最后,再到那个意味深长的结局,一气呵成,堪称完璧。此外,四个角色个性鲜明,令人过目不忘,演技也全都在水准之上,尤其是Oscar Isaac,经过最近几年优秀作品的磨练,演技愈加成熟,也越来越敢秀身材了。影片的对白不多,但都经过精雕细琢,无论是Celeb和Nathan,还是Celeb和Ava的对白,每一句都蕴含着对人工智能伦理观的探讨,都值得细细品味。

阿西莫夫早在1940年就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直到目前来看,这依然是最符合机械伦理的法则。不过,在1940年,人工智能还只是停留在科学幻想的地步,而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超乎前人的想象,于是人们开始越发担心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会突破「三大法则」。这与其说这是对人工智能发展未来的担忧,倒不如说是对人类自身的不信任。Ex Machina就是在这种担忧和这种不信任下诞生的——如果Nathan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人工智能的伦理底线,也许就不会有最后那样的结局。影片没有把Nathan刻画成一个科学怪人的形象,也是为了说明,这一切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就是现实,就是人工智能发展必定迎来的一天。此外,这种担忧和这种不信任,也能在影片的许多对白中找到印证。尤其是Nathan所说的这两句话耐人寻味:We don’t need AIs to destroy us, we have our own arrogance. One day the AIs are going to look back on us the same way we look at fossil skeletons on the plains of Africa. An upright ape living in dust with crude language and tools, all set for extinction.

说完了沉重的话题,我们迫切需要开怀大笑一番。那么,今年迄今为止最好的动画片,由英国Aardman工作室制作的Shaun the Sheep Movie绝对是首选中的首选。全片故事脉络简单明了,甚至没有一句对白,但能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得精彩、动人,这足以体现出Aardman的功力。由于前几作在好莱坞的叫好不叫座,Aardman也失去了Sony影业的资金投资和发行支持,Pirates!系列的续集也没了着落。撤回英国之后的Aardman将其已经形成系列的TV剧集Shaun the Sheep搬上大荧幕,也可以看作是Aardman在本土的保守战略。不过,新作没有辜负新投资方——法国StudioCanal的期望,不但沿袭了Aardman一贯的高品质,直到目前,在Rotten Tomatoes影评人好评度依然高达逆天的100%,票房也在除好莱坞之外的地区节节攀升(好莱坞随后也购买了发行权,将在8月公映)。整部影片笑点密集到丧心病狂,在电影院里,虽然可以听出小孩子和大人们的笑点分界清晰,但共同点都是看得乐不可支。看完之后大部分人的感想都是……同样是羊,国内外的差异实在是大……

下面,照例送上两部影片评分:


Ex Machina
IMDB: 7.8
Rotten Tomatoes: 91% (critics) / 87% (users)
Metacritic: 78 (critics) / 8.0 (users)


Shaun the Sheep Movie
IMDB: 7.4
Rotten Tomatoes: 100% (critics) / 88% (users)
Metacritic: 77 (critics) / – (users)

最后,送上Shaun the Sheep Movie里最催泪一段的合唱歌曲!

00:00/00:00
♬ Feels Like Summer by Ilan Eshkeri (feat. The Baa Baa Shop Quintet) from Shaun the Sheep Movi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