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富阳

距离上一次外出已经是四个月之前了,疫情进入第三年,新冠病毒也进入到Omicron时代。对比国外的逐渐放开,国内反而更加严防死守了,憋了几个月实在有些抑郁,于是偷偷逃到了杭州,去了趟之前出差路过的富阳区。虽然去的两个地方放在杭州市也不算特别有名的景点,但是放低期待,抱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心态去看看倒也不失为一种忘记疫情的好去处。

江南的古镇古村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大同小异的,白墙黛瓦徽派建筑,池塘拱门石板小路。富阳区龙门镇的龙门古镇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富春十景之一,往大里套的话,也可以说是属于富春江新安江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务院)的一个景点。但是如同各大老派景点一样,龙门古镇明显洋溢着一种难以名状的衰败感,泛黄的照片,关着门的小店,只有一些施工的棚子似乎预示某些老板还在试图压榨古镇的剩余开发价值。随口找到一家餐饮店,老板娘也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一个饼两个人吃还要被嫌弃一番,服务体验仿佛穿越到了二十年前。

文村位于富阳区洞桥镇,正式的名字是文村村,啊对,就是这么无理取闹。之前也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来过这里,感觉还不错,而且新村落又是我妈听说过的王澍操刀,所以就顺便带她来转一转。虽然跟龙门古镇相比,文村完全没有商业气息,但想与其说是一个小村落,倒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在保留古村落风貌的同时,加入了很多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但除了一个整理芦苇的村民之外,在新村落里散步半小时,很少能看到人影。后院溪边的栏杆上倒是还摆着一些花花草草,看得出来还是有人打理。总之,就是太干净了,不像是农村,反而像一种类似《Vivarium(生态箱)》影片中的社区一样令人毛骨悚然。

说完了两个目的地,但是好像一直在吐槽。如果非要说一个优点的话,嗯,那就是人很少,很适合拍照吧,对,仅此而已。


龙门古镇的建筑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一颗石榴


龙门古镇蛮大的,这是某个边角的石子小路


小小的院落和莫名其妙的pose


古镇里有一个很大的舞台,这是舞台附近的池塘


文村的村口,有村民在用芦苇做扫把


后院溪边有一条小路,环境很不错


这是文村的主干道,真的过于干净了……

纸山漫步

每年都引颈期盼疫情防控措施能够宽松一点,但是每年都被迫窝在家里出不去……春节结束一直到现在,总算又有机会可以出去转一转了,尽管只是在温州市区。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记得带鸭鸭黄鱼他们去过瓯海区泽雅镇,隐约记得有一个很厉害的造纸作坊。当时没有怎么拍照片,也没有怎么细逛,感觉就是开车兜了一圈就去某个地方漂流了。这次过去,才发现想去的造纸作坊区域突然变得很大——以建于明代的「四连碓造纸作坊」为中心,形成了一片传统造纸文化展示区域,包括现存的水碓30多座、腌塘500多个、纸槽300多个。据说,在屏纸生产高峰期,泽雅漫山遍野晒满了金灿灿的纸张,得名「纸山」。

说说名头吧,泽雅镇唐宅村的四连碓造纸作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泽雅屏纸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泽雅一带至少七个传统造纸村落列入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2006-2015)」专项「中国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展示示范基地建设」试点项目。也难怪时隔这么十几年再去,原本沿河而建的四连碓造纸作坊早已经面目全非,随处可见村舍,村道平整干净,村民们似乎很享受这种类似于城镇化的改变,但说实话,这个古老的造纸作坊突然变得有些格格不入,何况连路边的展示馆也大门紧锁。

值得庆幸的是,从明代到现在,这一带的造纸作坊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偶尔也能看见有村民这些利用作坊制作屏纸用于祭祀。但撇开造纸作坊本身的历史意义,围绕造纸作坊新建的文旅项目却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遍地都是千篇一律的网红民宿和莫名其妙的装置艺术,像极了一群争奇斗艳的野鸡,聒噪而扎眼。距离唐宅村很近的纸源村就是这样,河两岸是白净如洗的新房子,实在感受不到跟造纸作坊有什么不牵强的联系。相比纸源村,距离四连碓造纸作坊更远的水碓坑村更值得一去,虽然也开始有了可怕的「文创」或文旅产业,但至少村子本身还算漂亮,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能看到水碓造纸作坊,不妨特意过去逛一逛。

总的来说,水碓造纸作坊也算是一个蛮新奇的东西,能够近距离走进这一座被誉为「活化石」的纸山泽雅,对于被关了太久的人比如我来说,也算是一次盛大的游山玩水了。


位于瓯海区泽雅镇唐宅村的「四连碓造纸作坊」竟然真的还有人在用古法制作屏纸


用来做纸的竹子打捆晾晒之后,就要放入腌塘进行腌制入味(入味划掉)


跳转到水碓坑村,一口大烟囱


水碓坑村依山坡而建,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风光可以欣赏


跳回到唐宅村的「四连碓造纸作坊」,一片腌塘还是蛮壮观的


「四连碓造纸作坊」的另外一片腌塘


水碓坑村也有一篇腌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喜欢腌塘,是喜欢腌制品吗,不是)

明州拾遗

疫情进入第三年,去哪儿过年依然像是打游击。上海星了杭州星,杭州星了哪儿星?买完上海的高铁票之后,提前一周确认行程卡无法摘星,退票,撒手续费,买了去杭州的车票,结果27号杭州突然带星,继续退票,撒手续费,在最后两天买了去宁波的车票。往好了想,确实也是很久没有去宁波了,往差了想,真他妈的倒霉。

无论如何,一波三折的就是不在家吃年夜饭的春节旅程总算是慌慌张张成行了。

不过对于宁波,一个实在不知道去哪里好的城市,除了逛街之外,总算是非常努力地挑出了两个博物馆景点。物欲横流的同事也得陶冶一下情操不是吗?

天一阁博物馆,大学的时候跟排骨精去过一次,除了站在落叶里转圈圈的抓马瞬间,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去年出差宁波的时候又跟着大部队去了一次,有一种这地方我怎么可能来过的新鲜感,但是因为没有带相机又是跟陌生人逛的,所以也没有多大兴致。这次再次踏上宁波,不如重新认识一下天一阁吧。

天一阁藏书的主楼叫做「宝书楼」,建于1561至1566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最多时藏有书籍七万卷。七万卷,七万卷,这个数字简直是……完全没有什么概念,总之应该就是,很多的意思吧。除了「宝书楼」之外,天一阁博物馆还并入了周边一系列建筑群,包括闻家祠堂、秦氏支祠、陈氏宗祠等部分。其中秦氏支祠和宝书楼一样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带有戏台的民国建筑群,虽然不算古老,但随处可见的非遗技艺「朱金木雕」也算是蛮有当地传统工艺特色的,尤其是戏台的鹅罗顶藻井,有一种令人眼花缭乱晕头转向的华丽美。

另一个博物馆就是位于鄞州区的宁波博物馆了,这个新建的博物馆2008年开馆,已经超出了我对宁波的认知时间轴。距离本体还有好几百米,我妈就问我,这个建筑是王澍设计的吧。我妈还知道王澍,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作为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代表作,宁波博物馆以瓦爿墙作为外墙墙面装饰,远看是混凝土的凛冽现代感,凑近了又能嗅到一丝乡愁,无论是馆内馆外都很值得好好逛逛。据说甲方还曾吐槽过这个设计,认为在现代化的区域使用「宁波最落后的事物」建设博物馆不合适,甚至施工都一度中断。博物馆建完之后得到了市民的称赞,甲方又评价对于该建筑「从业界专家到深山里足不出户的老翁老媪直至各级行政领导都满意」……有没有很好笑。有。

除了市区之外,这次还抽空还去了一趟奉化区溪口镇四明山河谷的古村落——栖霞坑村。这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小村子游客可以说是非常少了,是一个冬日艳阳里散散步看看老破建筑(划掉破)的好地方。古村延筠溪两侧而建,建筑群以清末民初时期修建为主,其中最大的应该就是超显眼的洽成阊门(又称润庄),白墙黛瓦徽派风,显眼到沿溪而走就不可能错过,顺便进去感受一下大同小异的浙东统民居和精致的木雕。另外,栖霞坑村还有较多人文历史印记,比如「王羲之后裔」「唐诗之路」「民国志士」什么的。而建于1870年左右的洽成阊门据说就是民国志士王恩溥的故居,But I don’t know her,啊不,him。

整体来说,这个春节还是玩儿得蛮开心的,尽管年夜饭是山姆零食大荟萃。最后,祝各位虎年大吉吧!


天一阁博物馆一角


天一阁博物馆二角


天一阁博物馆里的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的里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朱金木雕


秦氏支祠戏台的鹅罗顶藻井也属于朱金木雕,是不是美晕了?


天一阁博物馆里东园里随处可见的石猫啊不石虎……据说收集于市郊(?)


又是一年梅花开,可惜没有闻花的知识


天一阁博物馆里的陈氏宗祠又称麻将起源地博物馆,据说是现代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字政钥)的家族宗祠。所以,这个算是个麻将碑?


宁波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牙雕鹰首」周边


奉化区溪口镇栖霞坑村的洽成阊门(润庄)的一个小石雕


洽成阊门的正面局部图


洽成阊门应该算是栖霞坑村最大的建筑群了,很难错过


栖霞坑村的其他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与我无瓜


彩蛋:非常不正经的虎年粘液饭!

1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