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症候群和仙杜瑞拉情结

彼得潘症候群和仙杜瑞拉情结


VS

说起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就不得不提到长不大的彼得潘。1904年,彼得潘诞生于苏格兰作家詹姆斯·馬修·巴里(James Matthew Barrie)笔下,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彼得潘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Neverland)”里,永远也不想长大。而对于现实中那些不肯长大的男人,我们就用彼得潘症候群来形容。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基利(Dan Kiley)在其著作《彼得潘症候群——不曾长大的男人(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中首次描述了这一群体:“这类人渴望永远扮演孩子的角色而不愿成为父母。”这些彼得潘们很爱玩也很好相处,但免不了也有不少孩子的弱点,如优柔寡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渴望被人接受又害怕被人拒绝等。因此他们的行为同年龄很不相称,大多数情况下这无伤大雅,但总有一天,等他们突然明白生活原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称心如意时,已经太晚了。

近来,更有学者创造出新的英文单词“Kidault”来形容这类具有儿童心态的成年人。

彼得潘症候群特征:
一、情绪化、任性,难以自我克制。一旦事情不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发展,就容易发脾气,而不考虑后果。
二、依赖他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独立生活,总是需要别人照顾自己。
三、不敢承担责任,逃避诸如父亲,丈夫这样的社会角色,迟迟不敢结婚或者不能拥有固定的人生伴侣,也容易频繁更换工作。
四、自我中心,自私,不知道主动关心别人,而把别人对自己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
五、难以适应社会或者被社会拒绝,容易遭受挫折,进而引发情绪混乱。

女生们不会得彼得潘症候群,但是她们却会被灰姑娘——仙杜瑞拉情结(Cinderella Complex)所困扰。

仙杜瑞拉是查理·佩罗(Charles Perrault)的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主人公。她在故事中受尽虐待,最后在仙女的帮助下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个故事看似幸福美满,可是这个大团圆的结局,并不是灰姑娘自己争取来的。她只不过是一个劲儿地忍耐,期待着有谁能从困境中她解救出来。仙杜瑞拉情结,就是灰姑娘的姿态和青年女性无意识的依存欲求的一个复合体。

仙杜瑞拉情结由美国女性主义作家科莱特·道林(Colette Dowling)在其畅销书《仙杜瑞拉情结——女性对独立的潜在恐惧(Cinderella Complex: Women’s Hidden Fear of Independence)》中首次提出,她认为女性习惯性地对独立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让她们裹足不前。她们不愿意走出去,保护自己,而更愿意等待外界的某件事情或者是某个人来改变她们的生活。她在书中还说,女性在潜意识中希望得到别人的照顾,并且大多数的女性从小就沉溺于“心中的白马王子突然出现,将幸福带给自己”这样的幻想之中,因此往往缺乏创造力并拒绝独立。通常来说,越是受到父母宠爱和学历越高的女性,她们的仙杜瑞拉情结会更加严重。

她们最大的特征就是渴望得到男性的照顾,却又追求独立;不能断绝对男性的依赖,却又不能完全自立。

参考资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Cinderella_complex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Pan_syndrom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